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0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1023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178篇
人才学   271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2024篇
理论方法论   447篇
综合类   4210篇
社会学   841篇
统计学   11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688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772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695篇
  2008年   923篇
  2007年   584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1 毫秒
911.
双语教学近几年在高校一直是热点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何健康发展双语教学,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国内学者尚在研究探讨。升本院校在目前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大潮中,紧跟潮流,开始了双语教学的探索,随之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12.
孟子性善论是儒家思想之核心内容,而其所说之性善,只是就人性之潜在之可能性而言,必经过一系列之修养过程,才能使人性之潜在之善性成为现实之善。反思自身之内在之善性,以确立修养之内在根据,并确立必为圣人之志,选择合理之欲望,强恕而行,最终达到诚实无欺之德性。  相似文献   
913.
耿文婷 《阴山学刊》2002,15(1):73-75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活进步的精神基础。当今中国人头脑中存在着与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构建一套新的思维模式置换旧有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14.
王德侠 《河北学刊》2002,22(3):143-145
从哲学的视角来审视当代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我们党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先导。今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必将使我们党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15.
胡静波 《河北学刊》2003,23(1):62-66
20世纪末至今的二十多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发展、大改革、大论战的"反思"时代.毋庸讳言,这场"反思"热潮的确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由于"反思"切入视点的多样性,批判角度的复杂性,以及立论的差异性,导致"反思"的路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误区.所以,有必要结合理论界的"反思"现状,从一个更高的历史制高点来圈点、梳理、整合出一个新的"反思"理念,把握住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性路向,真正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16.
论梁实秋对五四新文学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 《齐鲁学刊》2005,(2):96-99
梁实秋的文学批评话语是建构在古典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理性至上是古典主义的重要特征。他的 理性概念,相当于以善为内在质素的道德理性,追求的是不偏不倚、中庸守度的理想境界。由此,他标举理性的衡 尺,从文学体式、文学运动和文学批评自身等方面,对以浪漫为特质的五四新文学进行了批评。这种姿态虽然有保 守之嫌,却是对中国新文学进行的一场非常必要而且是真正学理意义上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917.
解洪祥 《文史哲》2005,(1):110-116
反思意识的匮乏是晚年丁玲的症结所在。一方面 ,是由于丁玲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特有的精神结构使她内心深处满蓄着对反思、特别是对政治反思的深切的惧戒 ;另一方面 ,则由于丁玲精神上横亘着勾销论、抵消论这两大思想障碍。丁玲一生 ,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社会政治的两极。一极 ,革命生涯 ,忠实的共产党员 ,革命战士 ;一极 ,政治磨难 ,被视为叛徒 ,反党分子 ,右派分子。这种独特人生的两极铸就了丁玲精神的两极。一极 ,革命生涯所带来的振奋和欢乐 ,铸成精神的天堂 ;一极 ,政治磨难则把丁玲推向精神的炼狱 ,痛不欲生。丁玲摆脱政治磨难、追还政治真面的强烈欲望 ,使她的言论、行动乃至创作有了双重性质。一重 ,发自内心 ,是内在要求的自然流露 ,这是根本的方面 ;一重 ,则是有意为之 ,则是向群众、向组织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同党同革命的始终一致和绝对一致。这种“有意证明” ,极大地堵塞了丁玲反思的路。丁玲的勾销论、抵消论 ,有其片面的真理性和历史合理性 ,不应一概否定 ;但作为反思的障碍 ,却又是决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918.
在新的实践面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有新发展、大突破,我们的研究就必须彻底改变从概念推演中寻求出路的老路子,彻底摆脱脱离现实、追求抽象概念体系的形而上学模式,处理好哲学与现实的关系,坚持哲学为现实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919.
反思环境法的权利基础——对环境权主流观点的一种担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谦 《江苏社会科学》2007,9(2):140-146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环境权概念,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政治运动色彩,但它所宣示的环境保护理念还是发挥了应有的效用.公民环境权利的宪法条款并不能当然昭示一种新型基本权利的诞生,却滋生了环境法学界关于环境权研究漫无边际的构想,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表面繁荣.当前环境权研究最大的缺陷有两点:一是人为割断环境保护与现有基本人权的关系纽带,使环境法在没有基本权利支撑下失去法律保护的目的;二是习惯用一种静态的眼光审视宪法、行政法、民法以及其他部门法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原有的缺陷,却没有以动态的理念去体察各个部门法基于环境保护所作的调整.事实上,现代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是相互交错、融为一体的,围绕环境法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中心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的维护和救济.  相似文献   
920.
后殖民理论在全球的兴起有历史的,现实的和个人的原因,在中国的接受则有更为具体复杂的语境.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没有区分文化渗透和文化交流.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现实需要是面对现代性话语的前提.后殖民理论对于中国百年来的学科知识反思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