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0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1023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178篇
人才学   271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2024篇
理论方法论   447篇
综合类   4210篇
社会学   841篇
统计学   11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688篇
  2013年   545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772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695篇
  2008年   923篇
  2007年   584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21.
922.
"粤美的模式"开创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先河.但在现时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金融市场不成熟,投融环境不完善的条件下,其会成为财富不公平转移和国有、集体资产大量流失的"最佳通道".  相似文献   
923.
范周 《北方论丛》2005,(5):53-55
许久以来,自由的写作和为人类的自由而写作开始成为一些人自觉的追求,这其中有文学家的身影,比如,雨果、左拉、托尔斯泰、卡夫卡、劳伦斯、萨特、鲁迅、郁达夫等人,因为他们的自由探险,使"文学"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那就是反抗形形色色的奴役做出自己的反思和批判,为人类的自由开辟道路.身体写作可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抢眼也备受争议的文学现象.其实,对身体的关注并非仅仅发生在文学之内.  相似文献   
924.
吴澄在思想史上处于从朱熹到王阳明的中间位置,其“格外之物,致内之知”的格物致知说,貌似阳明而实承晦庵。吴澄鄙薄记诵之学,但并不因此主张摈弃闻见,一意反求诸心。对于格外之物如何能致内之知的问题,吴澄借助于朱熹的理一分殊、天人合一的观念予以疏通。虽然物理与伦理相通,但读书讲学与伦理的关系则更为直接,吴澄由此而强调读书是学者入门工夫。  相似文献   
925.
本文从古代典籍中相关术语的语义学考释入手 ,对“法”、“礼”、“刑”的概念、内涵及其属性进行了重新解读 ,并对20世纪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方法论提出了质疑。认为 :传统中国是一个以“礼”或儒家伦理维系的礼治社会 ,而并非如西方社会那样主要是依靠“法律”(law)来治理的法治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一元性和整合性结构特征 ,决定了传统学科界限的模糊性 ,这与西方文化中政治、宗教、道德、法律等自成一体相对独立的分化式文化结构 ,也是迥异其趣。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 ,法律史学者们不顾中西方政治文化和法文化的巨大差异 ,简单地照搬和套用西方的法律模式来衡量、评估或裁剪中国的古“法” ,建构起一套行政法、刑法、民法、习惯法等诸法齐备且跨越5000年的所谓《中国法律史》或《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知识体系 ,这样的法律史研究 ,不仅无助于国人对中国政治文化和礼法刑之属性的认识 ,而且造成了对传统和国情特别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环境的误解  相似文献   
926.
康德的自然目的论及其神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目的论把自然界视作有目的的存在 ,而不是如机械唯物主义仅把自然视作服从机械因果律的机器。哲学家对自然目的论误用的结果就是使自然目的论成为论证有神论的工具。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 ,对自然目的论作了全新的解释 ,并对历史上形形色色的目的论 ,及自然目的论的衍生物即有神论作了批判。康德也并非反对有神论 ,他指出自然目的论只是理解自然界的一种主观方式 ,自然目的论只能作神学的预备 ,它虽能指点出一神体的概念 ,但神体概念只有在道德实践领域才有其客观实在性。  相似文献   
927.
方长安  翟兴娥 《河北学刊》2005,25(1):131-133
新诗虽为现代白话诗,与古典诗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野,但新诗并没有真正切断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对传统诗歌稍有了解的读者不难从现代新诗中发现传统诗歌时显时隐的影迹.这种影迹是如何留下的呢?人们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主体无意中的承传,因为传统根深蒂固,不是任何主体能够轻易摆脱得掉的;然而,考察新诗萌动、生长的历史,又不难看出,传统并非完全是无意识的自然留存,而主要是创作主体的自觉沿传.那么,现代诗人究竟是以怎样的态度、立场自觉审视、择取与延传民族诗歌传统的呢?  相似文献   
928.
刘顺 《阴山学刊》2007,20(2):61-65
“生”与“死”是孔子学说中没有明言的问题,通过遮诠的表述,孔子表达了对“生”、“死”问题上采用对象化把握方式的反对。孔子对“知生”与“知死”割裂表诠,意在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达到对“知生”与“知死”本是同一过程的领悟。在此领悟中,此在退回到本真能在。知生即为知死,知死即为知我。  相似文献   
929.
李京玉 《云梦学刊》2002,23(3):82-83
找“感觉”使声乐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变为清晰的“感觉” ,使声乐教学由复杂变为简单。找“感觉”为教师启发教学及学生依靠感觉刻苦训练 ,掌握发声的技巧 ,提供了便于掌握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是实践活动,中国现代性的逻辑起点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人与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主题,中国现代性同样以人与社会的发展作为基本主题,关注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社会的当代发展问题.中国现代性作为话语体系是一种主动的理论自觉,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显性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