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8篇 |
免费 | 141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49篇 |
劳动科学 | 19篇 |
民族学 | 120篇 |
人才学 | 136篇 |
人口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1377篇 |
理论方法论 | 211篇 |
综合类 | 3058篇 |
社会学 | 381篇 |
统计学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183篇 |
2014年 | 348篇 |
2013年 | 341篇 |
2012年 | 401篇 |
2011年 | 429篇 |
2010年 | 429篇 |
2009年 | 408篇 |
2008年 | 545篇 |
2007年 | 370篇 |
2006年 | 276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205篇 |
2003年 | 186篇 |
2002年 | 183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131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图灵测试是AI的哲学基础,曾一度激励了AI的发展。今天,一些人仍将它看作AI的“黄金标准”,但更多的人认为它已然“过时”。那些对图灵测试的批评源于对它的误解,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取消主义、归纳主义解读。一旦这些误解得以澄清,批评也就失效。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是图灵测试的支持者,也大都未能领会它所蕴含的深刻洞见。这个洞见就是,智能是个“情绪概念”。与智能的“情绪概念”相匹配的是对图灵测试的反应依赖解读。普劳德富是此立场的当代倡导者。不过,她对反应依赖解读的表述是有问题的。机器要通过图灵测试就需要具有与人类相当的社会认知能力。这告诉我们,要建造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其关键在社会认知,而非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样,重在对智能的隐匿本质给出计算解释。 相似文献
62.
从现象学的视角看,动物、人类以及以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意义理解方面存在区别。动物通过形成类型来理解其环境,这是前语言的意义形态。语言的出现让人类拥有了概念和语境等高级意义形态,通过概念和语境的相互成就,创造了意义更为丰富的世界。GPT拥有建基于数学模型的独特意义理解机制。但由于无法直接连接到作为意义之源的外部世界,目前GPT只能与人类现有的说话方式对齐,尚不能凭借其独特的意义机制独自进行意义的创造与更新。 相似文献
63.
64.
《天津社会科学》2019,(4)
现代德国史学对历史知识之建构性、目的性、功用性的认识经历了显著的变化。18世纪,为了对抗历史怀疑主义,德国史家强调历史知识的视角性和建构性。这种认知因为契合了当时科学概念中的个体性特质而流行一时。至19世纪中叶,科学概念内涵发生了变化,德国史学首先通过摆脱政治伦理说教性和理性从属性而确立了"自为目的性",其次随着历史"写作"与"研究"之间割裂的弥合,逐渐形成一套科学论证方法从而保障了这一特性。"自为目的性"有力地支撑了历史学成为一门自治且自洽的现代科学学科。19世纪下半叶,德国史学开始转向更强的社会地位诉求。与此同时,史学的科学性与功用性、客观性与主体性的论争此消彼长。20世纪70年代,历史知识之建构性重新被发现,发挥史学功用性的策略也从引导社会价值取向转为培养个体历史思维能力。纵观现代德国史学的这一认知变化脉络,与其说是在科学性上的递进,毋宁说是为了获取专业知识地位和社会现实地位而做出的建构、反思和调整。 相似文献
65.
斯特劳森将对某类殊相识别的可能性作为将该类殊相包含于本体论中的必要条件,他通过说明主谓区分的传统语法标准与范畴标准的一致性来揭示基本殊相的"本体论优先性"。而只有在揭示思想的概念图式的描述的形而上学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其本体论等级论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66.
张全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1):110-116
《共产党宣言》科学归纳了资本主义文化形成的历史进程,对世界历史境遇下的文化发展趋势作了详尽的阐发.透过“世界文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具体进路,呈现了文化随生产力、生产关系、全球化而发展的基本逻辑,提供了文化建设与文化治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文学”思想考察当今诸多的文化现象与有关文化发展的思想观点,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思想洞见.文化具有经济性,也具有政治性;具有民族性,也具有融合性;文化发展具有被动性,也具有主动性.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封闭主义、“普世价值说”与文化发展的基本逻辑相背离.创新、交流、自主应成为文化建设与文化治理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7.
证据主义者对作为其理论核心概念的“证据”尚未能作一清晰的定义,研究者对证据是什么莫衷一是。证据可以是“理由”、“确证”、“信念”、“命题”、“经验”,还可以是“知识”。虽然给证据下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什么都可以作为证据主义指称的证据。“证据”之为证据,应当具有证据能力,包括相关性、保真性和命题性。证据是指主体对某一命题所持的相信其为真的信念,即E是S确证P的证据,当且仅当S相信E为真。 相似文献
68.
符号在日常使用中只是思想意指对象的声音记号(音响形象).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音响形象(能指)与概念(所指)的联想性统一,这构成了“符号”的理论概念.在思想使用“语言”的“言语活动”中,符号是具有意指性的音响形象,其意义来自思想和事物,语言与思想和事物的三元关系是在自我意识平面上展开的.而在语言学的理论平面上,能指与所指的符号统一体不具有意指性,其意义来自符号之间的对立关系,它把思想与事物的外部对立扬弃为符号的内部联想关系.“联想”不是意识的能动联结,而是在社会—语言形式平面上实现的“差异性的相似性”.“符号”的理论概念作为语言学的科学基础,具有重大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主持人按语:自从1980年代末刘志琴先生提出"社会文化史"概念以来,社会文化史研究取得许多丰硕成果,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的社会文化史研究缺乏必要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缺乏深入专精的高水平著作(典范之作),面临着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制约社会文化史发 相似文献
70.
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为特征的培育、影响人的心理、意志、情绪和心境的各种活动的历史,即是人类的精神生活史。精神生活史的研究内容,应该包括信仰生活、文化生活、礼仪活动、娱乐生活、社会交往活动等五个方面。开展精神生活史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