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52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清末上海剧场演变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心,上海剧场形态在清朝末期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由酒馆式剧场转变为茶园式剧场,主要是接受了北京剧场形态的影响,变化的动力来自中华民族文化自身,主要是民族文化内部交流的结果,西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第二次演变是由“茶园式”剧场转变为“西式”剧场,这明显地是接受西方影响的结果。中华民族戏剧文化是一种“杂文化”形态,西方戏剧文化则是一种“纯文化”,上海剧场在清末演变的轨迹正是“杂文化”向“纯文化”方向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212.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修辞学阐释与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群 《浙江社会科学》2012,(3):112-116,159
本文锁定夸张经典用例“飞流直下三千尺”,借助修辞学理论资源探究夸张构式生成理据,指出只有充分认识夸张构式的构式义与组成部分意义融合的整体性,才能判断一个数量结构是属于常量、超常量还是夸张量,从而更充分地解释夸张义.夸张构式的修辞幻象特征,在物象、意象、语象的转换过程中体现.“夸饰恒存”与“象”思维及修辞幻象有着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213.
民国初年,在著名实业家张謇的规划下,江苏南通开始城市的全面改造工程,并开始由传统空间向现代空间转型.1919年张謇建立更俗剧场,目的是要改造社会风俗,更进一步而言是改造近代精英眼中低俗的大众文化.在张謇与欧阳予倩等的努力下,更俗剧场成为国内设备最先进的新式剧场,并邀请梅兰芳等名家前来演出,剧场成为以张謇等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进行引导和规训的空间.但就本质而言,大众文化有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审美原则与欣赏习惯,他们并非全然接受来自精英的改造,而是在博弈中逐渐"习得"新的文化,但更多地雏护并延续自身的文化.由于精英们低估了大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亦未寻找现代文明戏与传统戏曲间的有效结合,更俗剧场最终以剧场"更名"而非"更俗"结束其命运.  相似文献   
214.
20至16年9月6日7日晚,湖北省代表团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展演剧目―――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跌宕起伏的剧情,伴着悠扬动听的旋律、风情浓郁的舞蹈,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15.
邱斌 《中外书摘》2009,(6):32-33
坐在悉尼歌剧院金黄而泛红的暖色调剧场里,听着澳大利亚歌剧院《奥兰多》的男主人公奥兰多将军正在如泣如诉地用优美的嗓音诉说着他爱情上的不得志。这是今年8月下旬我的第二次澳洲之旅中紧张的访问学者生活中的一个小调剂。如今,那张印着我的名字的歌剧门票静静地躺在我书房的一角,然而,那梦幻般的有如帆船形状的悉尼歌剧院的建筑形象却久久不能挥去,常常映入脑海,令人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216.
兰婕 《民族学刊》2016,7(2):21-29,98-101
格尔兹在《尼加拉》一书中呈现了“剧场国家”这一政治类型和国家形态,实际上这是深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古代巴厘印式王权.作为神圣王权的一种地方形态,尼加拉的核心问题无非是19世纪巴厘岛的国王们是如何以仪式所产生的辉度来对抗继嗣关系中不断衰降的等级.格尔兹虽然发现了等级衰降与国王辉度源于至上神的神圣性这一问题,却忽略了婆罗门祭司作为知识群体在巴厘社会中的作用.王权理论视角下,巴特与兰星分别以知识生成和二元宇宙论回应了巴厘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等级问题.因此,从神圣王权、等级制度和知识形成的理论入手来重新考察“尼加拉”,或能帮助我们找到理解巴厘剧场国家的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217.
在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中,"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的表述主要不是指"文学生产出了意识形态",而是说,文学既不是"创造"也不是"反映",是对意识形态的加工变形.正是这一决定性的变形,打破了日常意识形态虚假的同一性,从而让人们得以逼近被这种同一性所掩盖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218.
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探讨从中国戏剧本体生发出的现代性追求,认为只有将20世纪中国戏剧视为一个从悠久的戏剧传统延伸而来的整体,其中的现代性才能得到充分揭示。从这个整体看,20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追求表现为启蒙话语的楔入,更表现在以“新舞台”为代表的现代剧场运作方式的出现,以及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中“剧”的重要性超过了“曲”,戏剧社会地位迅速提高,戏剧家在创作与演出过程中不断开拓戏剧表现空间,表现出了更强的主体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19.
中国古代的剧场,种类繁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从最原始的演出场所、到庙宇戏楼、瓦肆勾栏、宅第府邸舞台、会馆戏楼、戏园等,都反映了中国戏曲昔日的辉煌.这些古代剧场不仅反映着东方戏剧文化的特色,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瑰宝.因此,本文就中国传统演剧场所的缘起、发展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220.
阿尔都塞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都塞在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进而探究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齐泽克借鉴拉康的“镜像”理论,探讨了意识形态的想象功能,揭示了“意识形态幻象”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关系,对阿尔都塞的理论作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阿尔都塞与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新研究路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