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5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125篇
劳动科学   298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85篇
人口学   186篇
丛书文集   1160篇
理论方法论   203篇
综合类   2463篇
社会学   264篇
统计学   47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于志明 《理论界》2011,(9):49-5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的历史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随着经济结构转变而转移的过程,农业生产水平的大步提高是转移的动因和前提条件,而且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工业化战略的选择,对转移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目前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直接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应科学分析国内外快速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各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意义,着力谋划转移路径和,快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科学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82.
朱天天 《北方论丛》2005,(5):131-13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但民营企业仍存在着管理机制陈旧、企业竞争力薄弱、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技术转移作为企业完善技术装备,增强技术实力,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已被大多数企业认同并实施.在实施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应推动科技人员的流动;促进企业员工知识更新;加快引入技术资本.  相似文献   
83.
刘驰 《理论界》2005,(11):216-217
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口过剩的原因,并提出通过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城镇化、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以及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等各种途径来减少农业人口数量,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实现农民非农化,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4.
培训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对参与各方的激励作用也很明显。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指出政府在对培训机构、用工单位和农民的激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5.
论英语口语教学的“中心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虹 《兰州学刊》2005,(1):312-313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教学模式,采取会话、讨论、辩论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将口语课的主角转换为学生.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充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将此贯穿于授课和学生口语能力评价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6.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线,甘肃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把握这根主线,改变以招商引资为重心,以总量扩张催生产业的传统路径,实施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围绕重点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东西共建产业园区,打造承接载体,以各具特色的开发区为配套,建设重点产业承接区域新路径,做到科学有效承接。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从国内外产业转移背景及其特征出发,研究了内黄县及其产业集聚区发展概况,以及产业集聚区可能对县城区域发展和空间构建带来的影响,从县城规划区、交通网络、生态历史景观和清洁能源集中供应四个方面,提出产业转移背景下中部地区县城空间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8.
徐继华 《兰州学刊》2012,(4):101-106
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国内转移均经历了从原燃料导向向消费地导向、从内部布局向沿海沿湖沿江之变革。我国的钢铁工业也已经明显从内陆资源指向型转向沿海消费指向型布局。但是钢铁工业空间结构仍有较大问题,一是地区分布与资源分布错位,二是地区分布与市场需求错位,三是地区分布与国家发展错位。总结发达国家经验:一是立足资源,因地制宜;二是利用水运,沿河沿海;三是立足国情,建改相宜;四是注重规模,建立基地。文章根据转移动因提出了钢铁工业国内转移分类概念,包括市场自发转移和政府调控转移,弥补了以往对于产业转移政府因素关注较少之弊端,总结了钢铁工业国内转移的路径和动因规律。  相似文献   
89.
文章在总结分析我国当前城镇化问题的基础上,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讨论了场所联结、场所依恋、物理环境维度和社区维度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方式转变和社会心理融入的影响,并从环境心理的视角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社会融入建议。  相似文献   
90.
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在分析结构调整三大障碍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是通过制度创新,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为此,笔者提出了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理论增量(按全国理论价格计算GDP)与该区同期实际积累资金额的比值,作为一项新的积累效果指标,用以衡量各地积累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以此作为中央政府规范化财政转移支付的计算依据;同时建议中央政府定期公布国家的理论价格(该价格体系可以逐步向国际市场接轨)。试图建立起地方投资的内部约束机制,引导积累资金在全国产业间和区域间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