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北洋时期无锡的绅权得以扩张,地方精英们借助自治组织与商会等公法团体掌管了地方管理大权,成为社会权力群体.当时中国基层社会的管治模式巳由传统的政府为主、绅士为辅,变为绅商为主、政府为辅.绅权的扩张给了地方精英们更大的施政平台,但也给全国政权的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北洋时期始终未能解决政权、绅权与民权的平衡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2.
青楼女被重视的是艺而不是色 通过历史的研究可以得知,青楼女进入文学伊始,被重视的就是艺而不是色。细数那些名垂青史的妓女,都不是依靠单纯的姿色,而是依靠她们的艺术才华博得与重要士人交往的经历,比如明代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几位,不仅与自己爱慕的士人建立了坚贞的爱情,展示出过人的文化艺术才华,还能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操守气节,这应当是青楼文化中夺目的闪光点。唐代的名妓薛涛和鱼玄机,都同时是著名诗人,她们交往的都是当时的一流士人。宋徽宗赵估去幽会名妓李师师时,是以风流士人的身份,但是输给了大词人周邦彦。  相似文献   
83.
沈水富 《职业》2011,(20):112-113
《劝学》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文章,一直是中学教材的传统课文。劳动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把这篇文章编进了最后一个单元。笔者本学期带一个新班级,开学第一课就讲《劝学》。用意何在?原始动机很简单,  相似文献   
84.
王晓龙 《唐都学刊》2003,19(2):135-138
南宋理宗朝 ,孟珙身为京湖安抚制置大使 ,坐镇荆襄 ,主持长江中游防务。他在挥师抵御蒙古入侵的同时 ,不以武备废文事 ,于战乱之际兴建公安、南阳书院 ,收容襄蜀地区的流亡士人、择师教化 ,同时针对战争环境加强习射训练 ,使书院职能多样化 ,这对于当时襄蜀地区文化的维系、学术思想的传播、教育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于当时士民爱国精神的凝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宋代武将兴学的典范事例  相似文献   
85.
“灾异说”认为,灾异乃是社会政治问题所致,当局应以改革社会政治应对。主流社会长期以此应对灾异,故对蝗灾也不采取捕杀措施。在唐代姚崇以下以捕杀应对蝗灾的基础上,宋人以全面捕杀为主要手段应对蝗灾,在实践上突破了“灾异说”。与此相应,对“灾异说”,宋代的思想精英们从前人的笃信发展为质疑,乃至彻底抛弃,客观、理性地应对蝗灾等灾异。  相似文献   
86.
明清之际,中国绅士的条件和地位得以逐步地固定下来,随之,在政治体制中也形成了一种隐性的绅衿支配。随着幕友阶层队伍的扩大和游幕制度化,在清代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了一个轮廓较清晰的官僚、幕友、胥吏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牵制的三维体系。在“异族”统治下,这种隐性的绅衿支配体系虽然伴随着许多弊害,但在使中国封建社会保持相对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新发现的<新说西游记>作者张书绅故居位于山西汾阳西官村,西官村周边流传有张书绅的许多传说,<张氏家谱>、<汾州府志>、<汾阳县志>等也有张书绅的生平记载,张书绅的生平事迹并非无考不详.这些发现,对我们搞清张书绅写作<新说西游记>时的思想动机,有着极大帮助,庶可进一步推动<西游记>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8.
威海卫租借地内的英国当局了解到太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女性实施自杀.鉴于此,他们规定了民众有报告自杀的义务,教育大众及警察如何进行救助,并且采取了为自杀救助工作任命了一名负有特殊职责的医疗助手等措施.尽管清楚地知道在中国自杀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然而政府在解决引起自杀的原因上所做的努力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改变租借地内女性的生活环境方面,政府所做甚少,这是与其总的管理政策相一致的,那就是尽量不改变中国乡村的生活结构.地方法官在自杀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出对中国法律的遵从,也是英国管理威海卫的这一总政策的部分表现.  相似文献   
89.
英租威海卫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超 《兰州学刊》2008,(12):119-123
在殖民统治之初,宗族性村庄在威海卫占有传统优势,殖民者在威海卫乡村采取宗族、村董和乡绅的联合治理模式;19世纪初威海卫社会秩序稳定后,殖民政府着手在乡村进行改革,积极推行总董制;随着经济的发展,英租威海卫的社会近代化进程逐步加快,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殖民政府在后期统治中积极推行自治,进行民主化改革。威海卫乡村治理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不同时期殖民当局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而选择不同治理模式的过程,其本质是要加强殖民统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
略论英租威海卫时期威海乡村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期的中国乡村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国家竭尽全力、企图加深并加强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但国家权力扩张的过程也即是“国家政权内卷化”的过程,国家政权在某些方面的加强导致自身的削弱和控制的失败。通过英租威海卫时期国家权力对威海乡村社会控制的加强为个案来说明国家与地方政权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