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566篇
劳动科学   74篇
民族学   82篇
人才学   100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1231篇
理论方法论   210篇
综合类   2541篇
社会学   282篇
统计学   17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从熵和(火用)的视角论人-机-环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工程热力学中熵和<火用>的基本概念出发,对人-机-环境关系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火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直接动力,而资源与环境的差异就是<火用>.因此资源与环境是对人类同等重要的东西,前者是一些低熵物质,后者是具有接纳高熵物质的空间.人具有获取含<火用>物质的目的意识与能力,但人类在攫取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因为环境是产生<火用>价值的前提,最理想的情况是人-机-环境和谐相处,共同进化.  相似文献   
972.
道德需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道德需要是人的道德活动发生的主体动力,是人的道德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衡量人的素质,主要是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是人的需要系统的调控阀.  相似文献   
973.
善因营销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兰州学刊》2008,(7):93-95
善因营销这个词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久,但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对于善因营销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需要相关营销理论的支持。文章在总结了有关善因营销的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目前善因营销的最新研究领域,同时指出了善因营销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4.
"以人为本、关键在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在人",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为了农民的一切、为了一切农民的原则,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当前,"人"的素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启动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建设.  相似文献   
975.
绿色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联结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促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通过探讨绿色产品开发的动力机制根源,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企业绿色产品开发的动力因素,并阐述绿色产品开发的系统动力驱动机制,建立绿色产品开发的系统动力机制模型,分析其运行机制,以期为绿色产品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6.
在当代中国,推动中华传统和谐精神转型,培育现代新和谐精神,必须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系统中,批判继承中华传统和谐精神资源,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尤其是西方现代平等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开放精神、个体精神等有益的和谐文化因子,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教育引导、道德控制和法律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977.
资本和资本的运营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性的本质特征,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本质上是以资本的运营和扩张为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扩张过程. 传统观念对资本的运营和扩张在伦理上基本持否定的看法.多数人认为,资本的运营和扩张虽然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导致了财富的大规模积累和社会的进步,但无论在动力上还是在运行机制上都是一个不讲道德的过程.  相似文献   
978.
李怡 《社会科学研究》2008,12(2):163-169
在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留日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史上,1912年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问点,在此前后的留日学人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日本体验.此前的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经验与建立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目标的一种感性对话,而此后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则更多表现为日本社会的个人生存状态与留日学人自我的生存遭遇之间的感性对话.前期创造社作家群绝大多数是在1913年以后留学日本的.与梁启超、鲁迅兄弟等学人的"日本体验"不同,创造社作家更直接地陷入到了个人欲望的纠缠与挣扎之中.这一方面属于日本大正时期的"成金"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却也交织着个人生存的种种艰难与屈辱.以个人欲望为基点的日本体验构建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精神世界中新的个人/国家的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创造社作家们自我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其动力、活力与问题局限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979.
我国自元代创设行省制度后,省会城市成为城市体系的中枢,系地方行政管理与控制的节点。清代以来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助推了我国省会城市从传统功能向功能多元化的发展演进,省会城市发挥着地方行政管理、发展区域经济、文化传播、新政改革、国家安全防卫等多元的功能作用。探析清代省会城市的功能演变,旨在深入研究演进的动力机制和演进轨迹,为当今城市的功能叠加与发展提供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980.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1994-2007年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利率传导途径、汇率传导途径、托宾的q效应和居民的财富效应传导途径以及银行信贷渠道中的有效性.实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较弱,以上各种传导途径在我国都不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