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544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论能够做结果补语的动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结式是动词和结果补语直接粘接的句法形式,是汉语较常用的一种句式。可以做结果补语的常常是形容词和动词,本文对能够做结果补语的动词及其语义指向、构成的基本句式等问题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02.
在运动实践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运动技术的发挥,对创造优异成绩不利,人们一般会想到,除了技术等原因外,心理状态是重要的因素,其中,运动员的情绪、个性特点、神经类型的影响,则是人们常谈的问题,也是运动心理学工作者感兴趣和研究的比较多的问题.在这众多的研究课题中是否有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人们感知能力的好坏对运动技术的发挥,优异成绩的创造有否影响呢?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无可置疑,人们能够认识世界,是由于各种感知觉为人们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外界事物的信息.那么,人们感知觉能力的强弱就为信息收集的多少奠定了基础.所以,感知觉能力是人们接受信息,认识世界的基础.在运动中,感知运动速度的能力;时空能力;人在运动中的动态和静态的视觉敏锐度,运动的深度知觉;对目标的直线,目测力等等.如在训练中能很好的发展,提高这些方面的感知能力,对创造优异成绩,无疑是有利的.感知运动速度的能力,外界物体和我们自身运动不停地进行.但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被  相似文献   
103.
X波段雷达频率综合器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并介绍了一种用于动目标显示的雷达频率综合器的设计考虑。分析了相位噪声对动目标改善因子的影响。本振锁相环环路带宽的正确设计是降低相位噪声的关键。对石英晶体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相位嗓声的测全可以估算出环路带宽。给出了整个系统的的框图与频率综合器的相位嗓声测量结果,也给出了整个频带内的杂散指标测量结果。结果表明:相位噪声在离载波1kHZ处达—93dBc/Hz,带内杂散优于—55dBc。  相似文献   
104.
高歌 《决策探索》2007,(21):19-25
资本的力量 纵观新世纪以来中国富豪榜,不禁惊诧于上榜富豪财富数字火箭般的蹿升. 2001年,福布斯榜首富的财富为83亿人民币,而2007年首富的财富是163亿美元.短短六年时间,增加了十几倍.  相似文献   
105.
AMTI 雷达中,由于平台运动,地面固定杂波平均多普勒频率平移及杂波谱展宽,造成两相邻脉冲回波间产生一相位超前。本文对这种平台运动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自适应方法产生校正信号,对回波平台运动效应进行了补偿。这种补偿不局限于每次两个脉冲之间,而可适用于多个脉冲,从而为 MTI 处理提供了方便。还获得了有、无补偿的一次对消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06.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现代汉语“动 出 宾 来”中的动词的特点存在着一些使人误解、笼统的说法。我们考察后发现:一方面,此格式中动词音节的多少对动词的选择有很强的制约性,另一方面,此格式中动词的语义特点也对动词的选择有很强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07.
中动句式是英语中的一种常见句型。主要表现为动词使用主动语态,外论元不出现,动词后必须有副词修饰。关于中动句的生成过程,主要有两派意见,即移位法和词汇法。前者认为中动句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名词短语的移位;后者则认为中动句在词汇中形成。本文坚持移位解释法,但认为利用最简方案来解释英汉语中动句的成因比管约论框架下的分析更经济合理;并且还可以解释中动句中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一是解释中动句中副词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则是解释中动句表层主语为(non_argment)非论元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108.
短语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单位之一,短语的重要性决定了短语研究的重要性。以往人们认为了解了词 的功能也就了解了它所构成短语的外部功能,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符合汉语实际的。通过动词与其动趋式短语 的功能差异比较,可以看出汉语中X词和X词性短语在功能上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当代社会文化的趋势以及这种文化转型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探讨了新的学生管理协动平台的特征。文章认为当代教育的历史叙事以转向“人的全面发展,”以“导师制度——辅导员制度——学生自我管理制度”为主体的多级协动管理平台的建构,将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0.
杜亚泉是五四前后国内重要的思想家 ,他以“动”与“静”来总结中西文化的特点。本文通过考察杜亚泉的“动”、“静”观念 ,并结合考察这对观念在中、西语境下的差别 ,来看这对本是中国哲学中的范畴在杜亚泉那里如何变成了表征中西文化根本特征的概括 ,揭示出其中文背后包含的西方思想的成分。这一“表中里西”的个案 ,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深刻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