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26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546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多相感应电机转矩密度的提高依赖于非正弦气隙磁密行波的合理构建,由于传统的电流相位、幅值控制策略无 法给出期望的非正弦磁密行波,因此文章研究了控制多相感应电机定子相电流中基波和谐波幅值、相位、频率的大小来 构建期望的气隙磁密波形的方法、首先基于单根载流导体产生的气隙磁动势波形,推导了任意相数、不对称、包含任意 高次谐波电流波形激励的具有典型绕组结构的多相感应电机的磁动势分布表达式。根据以上磁动势分析结论,多相电 机可通过变电流相序变极。针对气隙磁密行波逼近方波波形的案例,根据所提出的磁动势分析方法分析和预测了理想 空载励磁电流的波形。将预测波形和方波供电下的励磁电流波形进行了比较,从FFT分析结果来看,仍需微调各次谐波 电压相位,从而实现各次电流相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2.
人类的认知规律是人们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认知事物的过程。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人体动作的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新概念的基本方式之一。基于这种认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英语中有关人体动作的一些基本动词如run,walk,sit,stand,touch等进行分析,探讨了人体动作词隐喻化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33.
唐山方言中,有两种特殊的动补结构可能式,一是肯定式中的动词性词语加"了",二是否定式中的动词儿化形式。这两种格式中,肯定式中的"了"和否定句中动词儿化起的可能是补语的作用,前者来源于"V得了"中的"了",而后者相当于"V不了"中的"了"。  相似文献   
34.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两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对于它们的定义,学者们已经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然而,在具体的古文理解中,仍然存在分歧。本文拟从词义和语境两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尝试性辨析。  相似文献   
35.
重动句(SV1OV2C)的本质特征是谓语部分重复使用了同一个动词.一般以为V1和V2中一个为另一个的复制,但语感、事实和有关成果显示V1已经去动词化,V2却具有典型的动词特征;如果一个是另一个的复制,重动句的生成必将崩溃.为了消解这一悖论,我们利用形式句法理论,分析了重动句的动态生成,揭示了问题的实质:V1和V2确是同...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陕西省永寿县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以实施综合改革项目为契机,按照“完善网络强基础、强化服务提质量、奖扶激励促和谐”的思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逐步形成了决策协调、财政支持、网络保障、综合治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信息互动和考核奖惩八个方面的长效工作机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县为主统筹解决农村人口计生问题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7.
艺术的责任     
正艺术是有责任的。她与科学、哲学、宗教在一起,赋予人类四种灵性的光芒,而艺术恰恰是最独立、最自由、最自我,也是最具人性的。科学,是一种自然法则,教我们服从自然规律;哲学,是一种精神法则,教我们服从社会律;宗教,那是神的法则,教我们服从先验律;只有艺术,他尊崇的是自我的体验法则,教我们服从自我的心灵。被艺术打动,没有任何理由,不需要任何说明,因为是你自己内心的呼应。  相似文献   
38.
构式义和动词义的互动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同一个动词形成不同的句式"现象的成因到底是由动词的多义性还是由构式的多义性所决定的?在比较了Goldberg的构式语法和词汇中心主义在此问题上的观点后,认为这种现象的形成既是由动词的多义性决定的,也是由构式的多义性决定的;构式义和动词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通过整合共同构成句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苏轼提出“静故了群动”诗学观念,强调凝思静虑的禅静状态对文艺创作观察和构思的作用.认为禅静之止观状态能增强定力,开显智慧.禅定的宁静,不但能了群物之动,把握事物的动态和发展趋势,而且能观万物之理,更加清楚明白地总结事物的道理,达到胸有成竹效果.赋予诗歌以超脱之静美,宁静而不枯寂,颇富理趣.“静故了群动”既是他创作经验,也是禅宗止观禅法对苏轼诗学之影响.  相似文献   
40.
从词义、句法位置、重新分析三个方面对“为”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为”的语法化是“为动”双宾语句消失的主要原因。动词“为”在词义泛化的基础上,由于句法位置和组合功能的变化而最终失去其原来的动词意义和在句子的核心谓词地位,虚化成表引进服务对象的介词,从而导致其双宾语结构的消失,形成新的“介·宾·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