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74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297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脑力劳动与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天荣 《东方论坛》2003,(3):106-110
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提出一种计量各种劳动的复杂程度的建议 ,并给出一种适用于各种商品的价值计量法 ,从而得出结论 :劳动价值论也适用于脑力劳动的产品。  相似文献   
92.
张昆仑教授对传统价值概念提出了三个问题,并认为传统价值概念解释不了这些问题了.但是,他提出的几个问题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他提出一些并不存在的问题来说明传统价值概念不能说明问题,进而否定传统价值概念是不正确的.他提出的广义价值概念并不能科学地说明现实.  相似文献   
93.
亚当·斯密是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他的价值理论,在今天看来,都还有些合理的成份。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正是他对亚当·斯密价值论研究基础上创新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本文将阐述亚当·斯密价值论的合理内核和缺陷。  相似文献   
94.
“三个代表”相统一的思想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充实与发展 ,主要在于更加科学全面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依据新的时代特点 ,充实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拓展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和价值创造的领域 ,深化了新时期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劳动价值论。一是人类劳动是在国际市场范围内抽象平均的结果;二是劳动的抽象范围更大地向国际领域扩展;三是须从科技知识的本质及作用认识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96.
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只有走出对私营经济认识和政策上的误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排除思想认识上的各种困扰.不断在实践中深化和完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7.
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和劳动二重性的态度存在多层次的明显分歧,对于劳动二重性的内涵也存在重要分歧。前苏联与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劳动二重性理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对劳动二重性的基本内涵,尤其是抽象劳动的性质,也存在长期未决的争议。总体来看,国内外对劳动二重性的研究与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地位极不相称。劳动二重性是劳动价值论研究中亟待深入展开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98.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两年来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探讨,分析了这一场讨论的社会背景及其核心内容,并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9.
10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商品二重性”学说找到了“商品交换”这把分析劳动价值的“金钥匙”,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探寻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并通过对劳动价值与劳动时间关系的分析,实现了价值的“人学转换”,更是通过对市场机制下价值创造的机理分析,揭示了社会生产中资本盗取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破除资本逻辑下不平等的社会生产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劳动与“劳动正义”提供了“利器”。化解社会生产中的不平等劳动需要打破资本宰制的不平等生产关系,以实现“人的解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塑劳动价值目标,引领劳动价值自觉,坚持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制度,使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