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81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2篇 |
劳动科学 | 16篇 |
民族学 | 68篇 |
人才学 | 137篇 |
人口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1406篇 |
理论方法论 | 262篇 |
综合类 | 3163篇 |
社会学 | 454篇 |
统计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267篇 |
2013年 | 236篇 |
2012年 | 256篇 |
2011年 | 334篇 |
2010年 | 317篇 |
2009年 | 405篇 |
2008年 | 448篇 |
2007年 | 351篇 |
2006年 | 371篇 |
2005年 | 335篇 |
2004年 | 462篇 |
2003年 | 326篇 |
2002年 | 294篇 |
2001年 | 261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122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在轴心时代开创的两个重要文化基点.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两种文化构成了士人进退出处、塑造自我人格的重要参照.从人格塑造的导向来看,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倡导自然人格,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则崇尚社会人格.对现代社会而言,二者仍是构建理想人格不可或缺的文化参照系. 相似文献
62.
63.
贰臣是一种人格概念,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国古代儒家忠君思想观照下的产物,与传统的华夷之辨相关。在地域上,表现为南人北仕;在民族上,表现为汉族士人出仕少数民族政权。由于时代的不同,仕金宋人作为贰臣,有着独特的心态,其人格特征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们对金代初期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依告知同意原则构建的个人数据保护制度面临着过度收集、擅自披露与滥用等问题的严重挑战。公权保护路径存在监管力度、范围及效力的局限性,而传统侵权法上的损害观念架空了数据主体的私法救济权利。因此,为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扩张侵权法上损害的含义。法律上可予赔偿的个人数据损害应延及两类新型损害:数据主体遭受次生损害的风险,以及社会分选歧视、数据监控、自动化决策等造成的人格利益减损。在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时,为解决风险与人格利益减损所产生的经济量化与举证责任之困境,《个人信息保护法》应采用知识产权法中广泛适用的法定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5.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1):98-102
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李长之的文化理想,希望在西方文化视野中对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再认识,发现中国文化的"内生之光"。他在批评实践中秉承主观历史观的理念创造性地重新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将部分传统浪漫化,以期发掘理想的中国文化应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对李长之文化理想的考察将有助于重审近年来一系列"文艺复兴"规划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66.
67.
和谐社会的道德人格支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小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5):4-6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阶梯。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撑,它的基本要求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和谐、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和谐、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68.
生态人格培育与道德教育价值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人格,生态精神培育也是生态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对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战。道德教育走向成功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全球化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应定位于实现和提升人的价值、开发道德智慧、培养道德学习能力和终身道德学习意识、培育生态精神;生态人格培育应成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69.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思想道德及人格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了运用邓小平高尚道德人格培养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意义。结合教育实际,从营造外在氛围,发挥环境优化作用;运用自我教育、修养方法,发挥个 体自省作用;身体力行,发挥道德实践作用等方面论述如何让大学生接受邓小平道德人格理论来培养自身的健 康人格。 相似文献
70.
公司法人制度并非完美无缺.近年来,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现象层出不穷,主要表现为虚假出资、抽选出资、脱壳经营、公司与股东人格混同、母公司对子公司过度操纵、恶意破产等情形,严重破坏了公司法人制度的正常运作.新<公司法>第二十条、第六十四条的规定标志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首次确立.但新<公司法>只是对此做了原则性规定,在具体操作时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为改变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之现状,有必要对我国现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补充、完善.本文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渊源入手,分析如何适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以及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不足,进而提出通过司法解释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目的性扩张解释、在司法解释中规定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情形,具体规定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具体情形,以及完善对公司法人人格相关法律制度的配套建设等具体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