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举国一致公认国家财政资金为人民的血汗钱。之所以有这样一致的认识:一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国家财政资金自然是属于人民的,应当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全部用于为人民谋取福利,不允许少数人窃为己有;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人民创造的,由国家集中起来归财政掌控的资金,同样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财富的货币表现,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的"利改税"以后,我国财政资金是人民血汗钱的提法就逐渐淡出,纳税人一语 相似文献
43.
徐克歌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7-42
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灾荒防治思想是其形成的文化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灾荒观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的灾荒防治思想是其形成的实践经验,近代以来中国严峻的灾荒形势是其形成的社会背景。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高度重视灾荒防治问题,对灾荒防治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灾荒防治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灾荒防治的根本出发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灾荒防治的首要任务;重视发展农业、加强粮食储备是灾荒防治的重要举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灾荒防治的有效手段;政府救济和群众自救相结合是灾荒防治的基本原则。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是他长期重视和领导灾荒防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灾荒防治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地总结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对于推动今后我国的灾荒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应以人为本,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灾荒防治工作的首位;加强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为救灾工作保驾护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高全社会对灾荒的忧患意识;加强党和政府在救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多元救灾主体共同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44.
在南京市区有两套舒适住房却选择住在农村,为的是照顾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弟弟;创业艰辛勤俭节约但对待周围困难群众却慷慨解囊;致富不忘乡亲,热心公益事业……这就是江宁湖熟镇和进村的普通党员骆海林。2006年,他是被全国妇联表彰的“五好文明家庭”。湖熟镇党委副书记刘尹武说,骆海林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乐善好施、热心公益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洋溢着和谐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45.
46.
2010年3月,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两个会议的各项报道十分启示感人.国家的建设日新月异,国富民强,人民欢欣鼓舞,我们亲爱的祖国让世界震惊。 相似文献
47.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由于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和所处位置。必须更加自觉地改进调查研究、改变文风会风、厉行勤俭节约、践行群众路线.切实把八项规定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48.
郑文尔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21,(1):27-27
勤俭节约一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浸润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品格。家长应当注重对孩子这方面品质的培养。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勤俭节约的内涵也应当与时俱进。如果将困难时期节衣缩食的行为沿用到今天,可能会受到孩子的质疑。那么当下的勤俭教育应当以什么为限度呢?要从勤俭节约的教育意义中寻找,显然意义不在于故意塑造极度克制的生活状态,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珍惜资源、懂得节制的品格,从而促进孩子形成完整人格。 相似文献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