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23篇
丛书文集   382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696篇
社会学   4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6 毫秒
441.
李沆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真宗时位至宰相.他在位期间,重视吏治,"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尤注意抑帝奢心,"日取四方水早盗贼奏之",每谓人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故有"圣相"之美誉.  相似文献   
442.
北宋铜铸币额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北宋铜铸币量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北宋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学界有关铸币量研究尚有分歧的问题,通过对史料的细致梳理,纠正并确定了北宋各时期的铸币额数.北宋铸币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波动,主要原因有钱监的兴废;铜产量的变化;财政需要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43.
北宋熙宁、元丰时期,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进行了以"富国"、"强兵"为主要目标的著名的改革运动.提点刑狱司这一宋代重要的路级司法、监察机构与此次变法关系密切.在王安石变法时期,改革者对提刑司相关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降低提刑官的选任标准、严格考核制度、配备属官、增加武臣提刑等,使之更符合新法的需要.与此同时,改革中最重要的"富国"、"强兵"等职能在提刑司等地方政府身上得到明显增加.从这场著名的变法运动可以看出,提点刑狱司作为宋朝地方统治体系中最重要的"司法、监察官",在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中角色发生明显的转型,司法之外的财政、军事职能得到显著增强.这种"多面手"的角色转型适应了改革的需求,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改革措施的推行和地方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44.
淡漠喝彩     
相传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车夫,为他赶了五年马车,服役期满向王旦辞别,王旦竟想不起他是谁。等车夫转身走时,王旦却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  相似文献   
445.
南宋中后期山水画出现供游赏的景象和表现歌舞湖山、尽情享受的思想,不能完全指向南宋统治者偏安不思振作。这种情景在北宋后期业已出现,是北宋后期至南宋社会变动的反映,也是以权臣为代表的官僚大地主集团的生活写照。南宋中后期,这种生活更趋细腻和精致。山水画是所谓"君子"喜好,即专属士大夫所钟爱,园林别业又是士大夫们的生活场所。士大夫们不仅希望将"君子"喜好山水尽置于园景中,而且希望通过绘画将第一自然的原生状态的山水,转变为第二自然的审美状态的山水。由此山水画的意境与园林别业的意境被绾结在一起。兼工山水画的士大夫,他们笔下的山水画是其园林别业的"记忆"或"写意"。画院画工虽然一般多是没有文化的伎艺人,但能留其名的山水画家则多出自士大夫阶层,他们与官僚士大夫过从甚密,他们笔下的山水画,或是园林别业的"写实",或从园林别墅的四至景色得到灵感乃至创作出江山如此多娇的图画。南宋官僚士大夫的园林别业因人工迭山凿池而形成诸多特色,对山水画风格的演变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46.
北宋皇帝崇尚文治,重视教育,对教育的发展具有主导性。学术界非常重视对北宋皇帝重教的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北宋皇帝重教研究的内容从经筵教育、学校教育、宗室教育、帝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了解北宋皇帝重教行为奠定了基础,但仍然存在薄弱之处,为此本综述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今后相关研究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47.
苏轼作为北宋"蜀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儒家思想渊源和深刻的时代思潮背景。在道的层面,他坚守了以孔孟之道自任、志在批判、议论不随、勇于担当的士君子人格;在政的层面,他发扬了儒家仁民爱物、志在兼济的人文精神;在学的层面,他从肯定个体情感出发,以社会整体性与个体多样性相统一的致思方式来诠释儒家经典,从而构建了一种性命自得、以诚明而达致中庸的理想人格境界。苏轼融理论思想和生命实践为一体,将道、政、学三元统一的的安身立命之道,在中国传统儒学的人格理论演进历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448.
宋代是词发展的巅峰时期,宋词作者层出不穷。文章主要分析了宋代四川籍词人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通过研究发现,宋代四川词人分布极不平衡,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经济的因素,又有风俗文化、名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449.
北宋时期,皇帝临时派遣使臣巡察地方是逐渐完备的官僚政治体制的应急措施,往往运用于地方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或地方官忿争等突发事件之时。从宋太宗到宋神宗时期,皇帝派遣的巡察官员出现由宽泛向专业化变化的趋势,即皇帝逐渐倾向于选择与应对地方突发事件相关的中央机构官员。这些官员到达地方后,着意解决赈恤百姓、清理狱讼、按察地方官、导扬壅遏等具体问题。尽管被遣官员是秉承皇帝旨意巡察地方,但其权力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惠及百姓之事可“便宜从事”,若关涉监察地方官的重要事务,则只有举奏权,不可擅自处置。  相似文献   
450.
揭阳籍女词人张荃家学深厚,才华横溢,工于诗词,一生潜心执教,业余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研究,著有《刘后村先生年谱》《荪簃诗词稿》等,辑有《张荃诗文集》,在现代词学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张荃的文学创作历程紧随其行纪历程而辗转流寓,主要分为揭阳、杭州、厦门、台湾和新马几个时期,她笔下的文学图景是现代作家流动的写照,反映了汉语新文学创作多元离散的格局,是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百年发展史上"古典与现代双峰对峙"现象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家。同时,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代表性的女词人,她的文学史命运与女性个体生命历程紧密相连,展示了现代女性在寻求自我解放与独立自由进程中的时代性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