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2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1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59篇 |
人才学 | 17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661篇 |
理论方法论 | 125篇 |
综合类 | 1100篇 |
社会学 | 61篇 |
统计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64篇 |
2007年 | 134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作为科学社会学的两大主要流派,默顿学派和爱丁堡学派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联系表现在:它们都是对科学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派别;区别表现在思想来源、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意义和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82.
当我们问道孙本文到底是一个心理学派的社会学家,还是一个文化学派的社会学家,拟或是一个综合学派的社会学家时,实际上是预设了一个学术思想前后一贯、恒定不变的孙本文。而事实上,正如大家都明白的那样,仔细浏览一下孙本文的著作,我们就会看到,他的思想前后是有变化的。孙本文最早的思想的确是属于心理社会学派,而20世纪40年代的思想也的确是属于综合论社会学派。因此,笼统地问孙本文是一个心理学派社会学家、文化学派社会学家,还是一个综合学派社会学家;或者笼统地回答孙本文是一个心理学派社会学家、文化学派社会学家,还是一个综合学派社会学家,应该都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83.
刘筱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
政策定向学说的产生秉承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思潮影响,在创立之初即以动态的法律观念和实际的理念震动了国际法学界.该学派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与学派观点的新颖性,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但事实上,尽管政策定向试图糅合政治或其他社会科学进入法学研究从而构建一个新的法学特别是国际法学基础理论框架,但是这种全新的理论构建基础却并不稳固,从而使得政策定向的理论自创立之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以政策定向国际法理论的规则理念和价值理念两方面为切人点,深入剖析政策定向的基础理论,对政策定向的国际法理论提出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84.
本文比较了20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出现的两种“新史学”思想,即以詹姆斯·哈威·鲁滨逊为代表的美国“新史学”,以及以初代年鉴学派为代表的法国“新史学”,认为两者虽均对传统史学提出了挑战,但也体现出共同带有区别的立场,鲁滨逊偏向于将历史学“科学化”,而初代年鉴学派则对此提出质疑;同时在研究指向层面,鲁滨逊更强调历史学的实用性,而初代年鉴学派则更关注历史学的独立性;不过,就“新史学”的发展趋势而言,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是两者的一致追求。 相似文献
85.
《中州学刊》2019,(11)
以往学术史对二程洛学传承与衍化的研究多是粗线条或概论式的,这就无法系统而全面地展现洛学的流变史。洛学在二程之后,其衍化首先是二程弟子对洛学的传承与发展,以程门"四大弟子"为代表的门人,他们思想旨趣接近程颢,分化并不明显,但却接续洛学话语和延续学脉,使洛学在两宋之际得以薪火相传;其次是洛学的内部分化与学派分立,程门弟子四方传道,开宗立派,形成道南、湖湘、永嘉、兼山、涪陵以及金代郝氏等六大学派,旨趣不一,将洛学思想在尽可能的方向上推阐出来;最后是洛学的历史走向和影响,洛学后学虽然建构众多学派,但最终朝着闽学、心学和事功三个方向转化和定型,它们同源异流,尤其是所开出的理学与心学主导着两宋以来近千年的学术格局。 相似文献
86.
87.
孙邦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65(1):39-45
以钱大昕、赵翼和王鸣盛等人为代表的乾嘉历史考证学派,长期致力于校订史籍文本、编排史料、考论史实等工作,直接影响到了乾嘉学术向证实、考据学风的整体移易。其中赵翼融归纳与综合为一体的治史方法论、"义理必参之以时势"的历史哲学,以及"所欲咸得遂"的伦理学思想,证明乾嘉考证史家群体性的"史篡"、"史考"之学背后隐藏着一套无形的历史与道德形上学。这一历史与道德的形上学主张把史学从唯道德主义偏颇中给解放出来,整体表现由好议论转而好实证、由重褒贬转而重时势的这一重大思想异动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8.
江玉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21-126
英国伯明翰学派的种族维度探讨不仅是英国社会结构的一种反应,也是英国文化面临美国大众文化冲击下的一种本土回应。伯明翰学派不仅发现了英国青年亚文化中的种族文化(主要是黑人文化)元素,分析了种族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结合的成因,而且认识到英国青年亚文化的种族文化既有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吸收,更是基于英国本土社会经验的独特黑人文化,由此提出"新种族性"问题,并力图在宣扬英国特性的主流文化中警醒世人种族文化的存在及其差异性,警惕全球化时代种族排他性的危险。 相似文献
89.
钱结海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1)
中国近代的科学派从西方吸取科学,并高举科学大旗对玄学派发起猛烈进攻,试图以科学理性的精神来诋毁玄学派的非理性倾向。由于科学派对科学的非理性的推崇,从而使他们将科学视为万能,由对科学的崇拜变为对科学的神化,企图借助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来解决中国社会的所有问题。科学派这种对科学的非理性的态度,体现出自身强烈的非理性特征,同时给中国传统哲学进步作用的发挥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陈全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1):99-103
从审美本体论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与转型期中国美学有着密切的现代性关联。从历时的角度看,二者的现代性进程存在着大致相同的理论走向,即从审美感性优先性的推崇走向对审美主义的批判,并重估理性的历史价值。从共时的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与转型期中国美学都面临着审美现代性的悖论困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