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66篇
  免费   691篇
  国内免费   219篇
管理学   5878篇
劳动科学   573篇
民族学   307篇
人才学   904篇
人口学   551篇
丛书文集   6472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482篇
综合类   12397篇
社会学   1544篇
统计学   867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599篇
  2022年   555篇
  2021年   795篇
  2020年   649篇
  2019年   593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514篇
  2016年   678篇
  2015年   979篇
  2014年   2083篇
  2013年   1800篇
  2012年   2050篇
  2011年   2255篇
  2010年   2043篇
  2009年   2133篇
  2008年   2364篇
  2007年   1676篇
  2006年   1579篇
  2005年   1509篇
  2004年   1310篇
  2003年   1217篇
  2002年   971篇
  2001年   813篇
  2000年   615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81.
982.
983.
制度分析:对新制度主义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近代制度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从经济学领域到社会学领域,组织研究中的制度分析一直体现出很强的学术解释能力,同时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适用范围。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的经济学背景为起点,探讨了制度分析在不同学科领域中体现出来的视角差异,并重点阐述了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学派及其相关实证研究的发展,旨在从根本上理解制度分析如何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跨学科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8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就是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协调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项重大决策创新。加入WTO后,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在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下,坚持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民转移组织化等“五化”联动,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建设新农村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85.
王丽 《民族论坛》2015,(1):14-20
本文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的深入分析,认为全球风险社会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危机既具有现代性公共危机的一般特征,又受当地民族宗教影响而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从治理的视角构建一种全新的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对于地区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因而本文提出,首先要转变现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消除和化解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风险;其次要构建一种多元主体间合作共治的危机治理机制;三要加强公民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教育,通过引导逐步形成一种以第三部门和社区为核心的公民社会危机自治体系等。  相似文献   
986.
在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的七个基本问题基础上,提出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系统以及内在系统.并在系统性归纳前人理论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内在系统的构成要素,并论述了跨文化适应的表现形式、适应与否的衡量标准、跨文化适应与不适应的内在机制以及跨文化适应的内在结构与层次.  相似文献   
987.
988.
989.
在现代意识形态和话语权的相关理论看来,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结构性要素主要包括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客体、话语效果五大核心要素。从这些结构性要素的内在逻辑出发,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需要经过话语生产、话语说服和话语认同三个环节。因此,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机制主要包括生产机制、说服机制和评价机制,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要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长期主导地位,进而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加合法性资源,亟须深入研究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990.
近些年来,村干部"微权力"腐败呈高发态势,给农村各项事业与党的执政形象及执政基础带来巨大危害。村干部"微权力"腐败尽管类型各异、成因复杂,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村干部"微权力"腐败治理机制的滞后或缺失。要破解我国村干部"微权力"腐败治理难题,必须建立健全农村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农村基层法治机制、村干部权力监管机制和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