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吴虞对儒家孝学说的批判邓星盈儒家最重伦理,凡儒学中人其学术无不以道德作根底。儒学Z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达二千余年,儒学所言伦理亦成为中国I代社会多数人所信奉的道德。所以,吴虞在《书某氏(社会恶2状况论)后》中痛疾地说,中国的道德风范,不过是儒家专制〕...  相似文献   
152.
动词语态范畴表示行为与参与行为的主体之间的关系,观察视角和角度的不同导致不同的表达形式和意义.文章从维吾尔语动词语态的特点出发,对维吾尔族人的行为伦理特性提出一个重要见解,即“以行追责”.无论是维吾尔语动词语态所体现的形式还是其表达的错综复杂的意义,都是维吾尔人“以行追责”的行为伦理思想在该语言结构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3.
隆丧厚葬在中国丧葬史上占据主流,其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是儒家孝道影响的结果。其实丧葬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是当时社会风俗奢靡化的反应,并非源自于儒家丧葬孝道伦理。真正的儒家并不提倡厚葬,儒家礼仪反而是历代限制厚葬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整个社会的奢侈化,收效甚微。因此,要寻找隆丧厚葬的原因,必须从社会风俗的奢靡化入手,并结合当朝的特性分析之。当然,从社会风俗的整体性观察,它也反映了礼与俗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54.
从“亲亲相隐”的合理性看现代中国证人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亲亲相隐原则的内涵及其发展 (一)亲亲相隐的内涵.亲亲相隐原则,又叫"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指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  相似文献   
155.
我国年死亡人口800多万,调查显示,一个亲人的去世,至少要带给周围亲友数十人心理负面影响。以一个中年人为例,他(她)的去世可能会影响到两个家庭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亲朋好友、同事邻居等至少数十人乃至上百人,从而构成不容忽视的一个巨大特殊群体。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约有1/4的家人在失去亲人后,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相似文献   
156.
土家"跳丧"文化本源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跳丧"又称"打丧鼓"、"跳撒尔嗬",是流传于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土家"跳丧"与巴楚文化、与土家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与土家族先祖巴人威武强劲的军阵战舞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7.
在庄子那里, “我” 由 “成形” 与 “成心” 凝聚而成。 “成形” 本为 “形化” 之结果, 生、 死 均内在于其中, 然而, 常人 “好生而恶死” 的生存态度试图以 “益生” 的方式守护 “成形” 并抵抗 “形 化”, 使得生命成为一场 “行尽如驰” 的劳役。 “成心” 本为 “有限而特殊之心”, “我” 的生活世界由之而 展开, 但据之亦可开出 “随其成心而师之” 的 “师心” 倾向, 以及 “自是而非人” 的存在取向。 在 “好生 而恶死-自是而非人” 的生存态势中, “我” 逐渐沦落为自限性乃至排他性的存在, 终而走向 “非我” 化的 生存境地。 “吾丧我” 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 庄子认为, 不以 “成形” 拘限生命, 生命即未止于孤立 天壤而稍纵即逝的有限性存在, 而可在 “以死生为一条” 的觉解中超越 “形” 的 “生死” 之限; 不以 “成 心” 筹划精神, 心灵就不再是司是非、 逐名利的低俗化存在之维, 而可在 “以可不可为一贯” 的觉解中超越 “心” 的 “是非” 之辨。 这样, 通过 “吾丧我”, 个体就可走出 “非我化” 困境, 开启本真化的存在视域。  相似文献   
158.
为完成“新知识翻译”的历史使命,严复创译了大量新名词。长期以来,其译词创制和历史容受并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和公允评价。详尽考察严复译自英文unit的音义双关的“么匿”概念的创制、使用及其在近现代报刊、辞典、教科书、学人著述等历史文本中的容受情况,可尽可能还原严复译词的传播与接受真相,更加合理地评价其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重新审视学界过于强调严复译词容受“断裂性”的观点,重视并肯定其“承继性”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