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9篇
管理学   98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13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2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发展历程 四川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传统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两个大的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属于传统计划经济阶段。这一阶段,四川工业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322.
王平 《青海统计》2009,(4):14-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一系列农牧区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农牧区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牧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牧区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农业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构成日趋多元化,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农牧民生活消费也由单一化、雷同化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从以物质消费为主逐步向享受和发展型消费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323.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民办高等教育的恢复和快速发展壮大,是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324.
20世纪以来 ,西方政治学研究及其分科日趋纷繁复杂 ,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也把政治学逐渐列为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 ,并在如何运用国家机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方面已取得相当的成就。然而 ,在藏学研究领域 ,尽管其发展过程及涉及的各个研究领域从来都无法回避无所不在的政治学问题 ,但政治学学科仍未能获得准确的定位。一门学科能否独立 ,在于是否有独立的对象 ;一门学科的地位 ,也在于它的对象的地位。当代藏学研究中政治学学科定位的必要性在于 :达赖集团叛国出逃后 ,国外对所谓“西藏问题”和藏…  相似文献   
325.
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而人大监督是其中带有主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大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监督工作仍是人大工作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又有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就对此做一些理论和实证分析,以其促进人大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326.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总结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在全党首先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曾经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辉煌的胜利。但是,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种种原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未能坚持下去,直到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对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进行新的概括,从更高的认识基点和更广阔的视角,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327.
七十年砥砺前行,七十年辉煌成就。从解放初期的百废待兴到“一五”“二五”“三线建设”初步奠定发展基础,再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川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入新世纪,在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综合效应作用下,四川发展明显提速,尤其是近年来,四川更是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推动治蜀兴川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32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党在对法制建设问题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是我们走出法律虚无主义的陷阱,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里程碑。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而完整地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载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是我党对民主法制建设认识上的又一个飞跃,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飞跃。邓小平同志在确立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法制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329.
判断党在某一历史时期以什么理论体系为指导 ,党的指导思想正确与否 ,既要看党的重要会议和文献是如何规定的 ,又要看事实上的情况如何 ,而且更重要的是后者。十一届三中全会 ,虽在会议及会议文献中没有提出和使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或“邓小平理论”的概念 ,也没有明确规定我们的事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自身以及三中全会以来实践效果和理论发展来看 ,实际上已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330.
在当代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而这个全新的历史时代是由于它提出和解决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最重大、最根本、最关键的议题才开辟出来的.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继遵义会议之后的新的伟大里程碑,较之第一个里程碑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