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5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259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441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宋代文人士大夫大都以名节自砺 ,以道义相期 ,以开济自任 ,有强烈的经世思想、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正因如此 ,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势 ,他们的忧世意识也特别强烈。即使在一向被视作花间尊前聊佐清欢的工具的“小词”中 ,也充满了文人士大夫浓郁的忧世情怀。具体而言 ,北宋词中“多北风雨雪之感” ,而南宋词中 ,“多黍离麦秀之悲”。  相似文献   
102.
《型世言》是一部淹没近四百年的明代拟话本小说集,是话本小说大系中的一朵奇葩。由于它再次面世的时间短,只有十多年,它在通俗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及通俗性的具体表现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通俗的内容,“为市井细民写心”;二、通俗的目的,“暴露劝惩”;三、通俗的手段,“俗中求雅”。从分析中我们也可看出,它与“三言二拍”在通俗小说发展史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3.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目前实施的高职教育提出了"三元十三环"的概念。"三元"是指高职生三方面的生源,"十三环"则是本文认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的13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体制、机制、供需、目标、资源、合作、课程、素质、实践、能力、师资、管理、质量。部分或每一环节也可建立模式,但较为完善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涉及"十三环"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04.
清末以前,珠江三角洲及义周围地区存在过“细仔”(世仆)制度;新中国建立前,“细仔”制还较完整地保阐在台山地区,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人类学家在香港新界地区调查、描述了当地五大家族蓄养的“细仔”。“细仔”制与汉族的奴隶制及百越民族的奴隶制残余有着内在的联系。“细仔”制依附于汉族的宗族家族制,宗族家族需要“细仔”的劳役,两者互为依存,“细仔”受尽屈辱,几经反抗,却屡遭失败。只有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细仔”制度才能被彻底摧毁。  相似文献   
105.
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有先进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培养"通世"能力;并重点探讨了新时期的外语教学与"通世"能力培养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在位),普鲁士国王,史称腓特烈大帝.他是18世纪中后期欧洲颇有影响的一位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普鲁士强盛起来并加剧了军国主义化.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雄才大略在德国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其中,他所推行的"以军事优先为核心"的"先军政治"最为引人瞩目.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正是希冀通过对国际关系史和欧洲近现代史的剖析和梳理,来对这一问题进行些许初步的探微.  相似文献   
107.
老舍的短篇小说《歪毛儿》模仿了英国近代作家贝尔斯弗德的奇幻小说《恨世者》,但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进行了若干改造。贝尔斯弗德《恨世者》的主题是“恨世”,而老舍《歪毛儿》的主题却具有多义性。《恨世者》的主人公是个大智若愚的“隐者”,而《歪毛儿》的主人公充其量只是个徘徊于“敷衍”与“硬拐硬碰”之间的“畸零人”。老舍不赞同“恨世”,而主张用宗教的人格教育作为济世救人的手段;他认为,若能以耶稣外圆内方的人格为楷模,人们也可能在纷乱的现世中“得到许多许多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8.
鲜明 《理论界》2014,(7):123-125
《近世社会主义》是国人最早译介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其翻译版本多次出版。本文系统考察了该译著的翻译史。《近世社会主义》的译介不仅是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翻译并传播的开始,也为研究翻译在思想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提供了典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9.
刘堃 《理论界》2014,(11):143-146
作为近世文学萌发期的代表性文学样式,元杂剧作品中当然不乏对个人权利和要求的渲染,女性形象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但元杂剧中女性形象强烈的依附性人格无法使其承担太多重负,元杂剧作家们在她们身上和相关作品中努力试图的,只是在正统儒学式微的背景下,另辟蹊径,以达到教化的目的。元代婚恋杂剧中的女性形象是中国文学近世性复杂特征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媒介批评学体系的原创与建设,作为近30年来传播学中国化追求的一个突破口,其意义极为重大。而中国媒介批评学体系的建设,不仅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土壤,面向中国的媒介传播实践,更要努力追求这一颇具探索性的批评体系具有更加开阔的世界眼光,更加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和价值。那么,这种价值的理论基点和核心性构成是什么?我们从对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历史回溯中发现,以人为本不仅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世界文明的基本精神,而且实际上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本文将重点探讨“人文精神”何以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并详细阐述其对中国媒介批评学体系以及对整个世界传播学发展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