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1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62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588篇
社会学   86篇
统计学   1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文章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半参数计量经济理论建模,对1990~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探讨中国地区经济收敛或发散的内在原因.实证发现,中国大部分城市之间存在条件收敛,只有个别地区发散.  相似文献   
52.
通过常规实验与半微型实验的比较教学研究,设计出了试剂用量少,实验操作时间短,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半微型有机合成实验,对实验室开放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3.
中国“半城镇化”问题与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半城镇化"是典型的中国特色问题,根源于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相对于政府和学者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热心,不少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却并不强。这种农民工的理性选择,主要在于城乡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和土地价值的提高及其保障功能。"半城镇化"现象,既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一面。解决"半城镇化"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应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54.
考虑交易成本、借款限制、阀值约束和基数约束,提出多阶段均值—半方差模糊投资组合模型。在该模型中,收益水平被定义为可能的平均回报,风险水平被定义为回报的半方差。由于交易成本和基数约束,多阶段投资组合模型为具有路径依赖性的混合整数动态优化问题。文章提出了前向动态规划方法求解。最后,以一个具体的算例比较了不同的基数约束投资组合的最优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55.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是以“双重自由的”雇佣工人的存在为基础的;并且,在从形式隶属到实际隶属、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渡,是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然结果而出现的。一些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则表明:资本积累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互动。不仅会使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形式隶属长期延续下去,而且会重新创造出各种形态的非自由劳动关系,以维持资本的赢利能力。这些研究证实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和在特定条件下退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6.
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是导致我国"半城镇化"的最根本因素。土地城镇化先行,许多失地农民被迫上楼、进城务工,但是政府关于农民进城后生活的各种配套政策却并不完善。农民进城后不能完全融入城市,无论是农民自己还是城镇市民,都把进城农民当作了"过客",而非城镇的"主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其进城后的生存能力,并且要发展以农民为本、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农村文化,使农民进城后在生活上、心理上更易融入城镇生活,更重要的是改革城乡分治体制,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57.
通过建立基于VaR风险控制下的单周期半log-最优资产组合数学模型,证明了最优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利用遗传算法对半log-最优资产组合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并与log-最优资产组合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半log-最优资产组合模型具有计算方便的特征。  相似文献   
58.
女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半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关系其个人前途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半参数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女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并与标准有序Probit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本文同时分析了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提高女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及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9.
 本文运用一种变系数部分线性模型扩展了传统的明瑟人力资本收入函数,并提出了对明瑟函数中“平行性”假设的一种检验方法,以分析个人教育收益率如何受到工龄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1991、2000以及2004等年度国家统计局城镇居民收入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出近二十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中不同工龄的人们的教育收益率存在明显区别,其中人教育收益率最高的始终是在1980年代中后期参加工作的群体。对导致我国教育收益率这种特殊现象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0.
申端锋 《江海学刊》2007,(4):121-125
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已经成为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表述,成为描述"乡土本色"的关键词。但是,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差序格局所表述的对象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此,对差序格局进行再解释,也就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的一大关注点。学界所希望的理想结果在于,通过对差序格局的再解释,重新认识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并在此过程中,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概念。在这一努力过程中,差序格局的理性化、关系等视角,在对差序格局的重新理解上,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毋庸置疑,这些理解,未能在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力图使差序格局概念的"普世化"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研究路径,远没有达到把握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目的,差序格局的内涵还可以进一步挖掘,从而使之成为具有足够强的解释力的普世性的概念。这三篇论文在领会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度理解,从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这个研究路径出发,对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以行动单位的视角来理解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不仅继承了差序格局所内含的中西社会结构比较的视野,而且,更进一步,从"乡土中国"时代的中西比较进入了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区域差异比较;行动单位的视角,不仅打破了对差序格局概念下的乡土中国的想像,而且,还在村庄研究的论域中,结合了村庄结构与村庄关系的分析;而对于鲁西南小亲族主导型村庄的个案素描,则是对行动单位这一分析框架的具体展示,并揭示出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