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73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1940年后,由于华北各根据地陆续颁布婚姻条例及妇女动员的广泛开展,以女性主动提出为特征的"妻休夫"离婚现象急剧增加。从公私两个领域和传统、革命、性别三个视阈切入,可以窥见这一婚姻变革现象的曲折过程及其与民族战争、政治变革、性别解放等相互纠缠的复杂关系。"妻休夫"现象所呈现的婚姻自由诉求、抗战需要与乡村习俗、家庭与社会稳定需求间的颉颃,使各地中共政权在实际操作中陆续调整女性婚姻政策,从支持"妻休夫"重新转变为以维护稳定为主的婚姻政策,以适应情与法冲突下乡村社会实态和军心稳定需要。通过跳出传统的"压迫-解放"框架,将各根据地乡村女性的存在、婚姻、情感的多重考察与乡村传统、民族战争、革命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能够客观阐释战时华北各根据地女性婚姻变革及妇女解放的实态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由于受社会文化因素、生存环境以及教育和认知水平的制约,迷信观念严重,迷信风俗盛行,迷信组织众多。这些迷信风俗尽管主要是对传统迷信风俗的遗存与继续,但在近代科学文明的冲击下,它在地域、人员、内容及功能与危害上仍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随着政治实力的消长,各派势力像走马灯似的纷纷粉墨登场,其政策也一直处于频繁的游移与兴废之中。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华北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处于一种极度不稳定状态,而租佃制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弊端、农地的细化分割现象、农民离村多年后返村重新确认地产以及频发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华北乡村土地纠纷的大量出现,这不仅折射了民国时期的土地经济实态,同时亦是华北乡村土地秩序的纷乱之源。在处理华北乡村土地纠纷、维系土地秩序的过程中,契约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其所具有的特殊约束力不仅能使土地秩序自行调整,而且还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纷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土地秩序的较为稳定的格局。但契约习惯并不是万能的,当其无法维系土地秩序时,要使土地秩序免于纷乱、重新达于稳定,就必须求助于法律、依靠法院来裁决,而且这种裁决常常是强制性的。实践也证明,法院裁判在强制重构土地秩序以及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确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华北事变”前,南京国民政府在积极“剿共”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具体的抗战准备。这一时期的抗战准备可细分为两个阶段,每一阶段既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的抗战准备,也有思想文化方面的抗战准备,具有韬光养晦、隐秘进行,“安内攘外”、矛盾交织,依赖外援、受制于人,全面准备、持久抗战,由虚到实等特点。这一时期的抗战准备一方面为“华北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全方位的抗战准备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综合国力虚弱,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本性及其执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路线大大制约了这一时期抗战准备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1940年代,华北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与此相对照,浪费现象在华北各根据地普遍存在着。为根除这一现象,中共采取了多种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在当时对肃清浪费现象、倡导节约之风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今政府反对浪费、倡导勤俭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527件清代刑科题本中关于服制命案的材料,尝试勾勒十八世纪小农家庭的大致轮廓,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于小农家庭经济的新解释。本文的结论是:即使在号称盛世的雍乾时期,小农家庭仍然在生存经济之中苦苦挣扎;在面对人口压力而"内卷化"的小农家庭经济中,恰亚诺夫的家庭人口周期理论的解释力是有限的;同时,江南一带童养媳现象要比华北远为普遍,可能是因为长江流域的女性在小农家庭经济中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聚焦与解读梅娘在东北沦陷区文坛上留下的小说文本,我们可以还原出梅娘小说叙事主题的两重基调:对于底层民生的关注与书写;对于女性命运的体察与刻画.这两项主题在她创作的初期就彰显出来,并在随后保持交错演进,共生互渗的形态,协力传达出梅娘人文关怀、女性关怀的文学追求.  相似文献   
18.
抗战爆发后,中国民族工矿业被分割为两块:以西南七省为代表的西南大后方和以华北华中地区为代表的关内沦陷区。中日两国政府分别在两地大力发展工矿业作为支撑战争的必备条件,这两个地区成为中日两国战时经济对峙的区域。两地工矿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梅娘小说聚焦描写东北沦陷区的广大民众到上层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及心理世界入手,分析梅娘小说创作致力于开掘民族奴性心理和悲剧命运形成因由的特质,指出梅娘小说承载着深厚而丰富的现实主义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山西老年》2009,(3):38-39
刘江山西和顺县人,1918年7月出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胜利报》《晋察冀日报》《华北日报》《新华日报》记者、编辑、通采科长、编辑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太原日报》总编辑、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兼总编辑、山西省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