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73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地区普遭自然灾害,尤以旱涝为甚.导致华北旱涝灾情的原因,固然与华北特殊的气候与地质有关,但人为的生态破坏和水利设施的严重不足,是其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22.
役畜与近代华北乡村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华北的畜牧业处于高度的人口压力之下,野生草地资源和作物秸秆饲料愈加减少,役畜的生态空间被压缩。养牛都用基本上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麦秸作饲料。马的饲养和卫生条件要求较高,养马逐渐被养骡代替。在饲料缺乏的压力下,到20世纪30年代,无论是马还是骡子都变得越来越少,而驴和小牛变得越来越普遍,且有许多家庭没有役畜。在田间作业中,以前靠畜力完成的工作开始大量地被人力完成。役畜的减少并没有使小农经济全面崩溃,小农以更艰苦的生活适应了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23.
明清时期华北市场的发展与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明清时期是华北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中心地的层级体系在逐渐形成之中 ,华北区域与其他区域的经济联系也不断增强 ,这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华北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发展的背后 ,却处处体现着不充分的特色 ,与江南市场表现出较大的差距 ,其内在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在于华北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相似文献   
124.
文章分别以接续性的汉人社会研究 ,制度性的宗族和后制度性的“宗族” ,华北宗族的田野调查的几个典型案例为研究个案 ,对回访和人类学再研究 ,作了深入具体的专题述评。  相似文献   
125.
根据元代蝗灾的历史记录分析了 12 38~ 136 4年华北地区蝗灾的变化特点。发现 ,元代蝗灾在各时间尺度上均呈现出显著的时聚性与周期性发生的特点 ,11年左右的大蝗灾发生周期和 6 0年左右的特大蝗灾周期与太阳黑子的 11年周期和 6 1年周期相当 ,且大蝗灾与重大蝗灾均发生在从太阳黑子活动极大年到极小年的时段内。上述特点值得当前认识华北地区蝗灾的生消变化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26.
127.
“不孝”行为及其背后“解释”和“接受”机制的日常实践逻辑分析可以作为“孝文化”当代际遇研究的一个参考。华北农村L村“孝道”的底线体现为从物质供应到生病医治和精神顺敬的“养”以及“葬”的隆重和祭祀的严肃与守时。日常生活中四种不孝行为包括“师出有名”的不养,即以老人身体硬朗、没有尽到隔辈抚养义务、兄弟间的不公正对待等理由的不孝;对非亲生或绝症父母“情有可原”的不医治和疏忽;对父母离世的形式化“哀伤”;“不葬”以及祭祀本意的“消亡”。这四种“不孝”行为被村落文化予以谴责、忽略和宽容,其背后是基于农村社会转型而带来的场域形塑机制的变化,其动力来自农民“过日子”的伦理价值导向的演变,即“钱”构成了农村以家庭为单位过日子的竞争标准。这种变化是农村养老问题研究应该参考和关注的。  相似文献   
128.
在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权力之前,国家政权一直未真正渗入基层社会,官方留下的权力空间借助乡土社会的内生权力得以弥补.在20世纪前期的社会变迁中,具有较强稳定性的富有乡土印迹的内生权力生成要素因不在地主阶层的规模性形成而失去往日之绩效.探讨社会变迁中的不在地主与乡土社会内生权力机制变动的问题,无疑是乡村政治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9.
东北沦陷初期,在日伪政府利用报纸进行文化殖民的同时,催生了以副刊《夜哨》为代表的文艺反战阵地,并凝聚了一支革命进步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夜哨"作家群。他们以《夜哨》为文艺重镇开展了积极的抗日活动,成为沦陷区抗日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副刊《夜哨》这一文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作家创作的文学基本特征来呈现副刊与东北沦陷区文学的深层关系,对东北区域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史料意义。  相似文献   
130.
宗诚 《山西老年》2009,(3):14-15
华北野战军第十九兵团于1949年4月解放太原,5月进军大西北,与兄弟兵团协同解放西安、兰州、银川等西北地区。国内硝烟未灭,朝鲜战火又起。第十九兵团所部于1951年2月20日,跨过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