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36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虎年话虎     
2010年农历庚寅年,俗称“虎年”,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聊一些与虎有关的话题。在人们心目中,虎能驱邪、除妖、镇宅、赠福。  相似文献   
142.
《野性的呼唤》和《雪虎》这两部作品是杰克.伦敦的两篇著名的中篇小说。从精神分析角度来探讨这两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可知这两部小说都存在着俄狄浦斯情结,而且在《雪虎》中还包含有埃勒克特拉情结。从而可以说明无论是巴克还是雪虎,他们都是伦敦精神的化身,是伦敦童年的白日梦得以实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3.
“虎”形象是我国古代寄寓人们美好愿望的重要艺术载体。汉代是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一大高峰时期,虎形象较前代更为多样,应用更加广泛,独具时代特色。文章根据艺术表现手法与组合关系将汉代虎艺术形象分为三种类型,并从造型、构图两方面分析汉代虎形象的艺术特征,进而理解汉代艺术设计朴拙大气、雄浑沉厚的审美构思与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44.
李威 《中华魂》2011,(5):71-71
两弹加一星.三响惊寰瀛。气凌美洲虎.势压北极熊。一着三足定,核讹顿失灵。台海风浪静,“反攻”渐息声。  相似文献   
145.
昆仑神话中的虎文化符号和西南彝语支民族中的虎崇拜,在文化意义上是相通的,都是源于古代氐羌族群的虎崇拜。作为男性的野蛮人酋长和巫师的西王母之虎齿、山神和帝都守护神陆吾的状虎和虎爪,与西南少数民族彝语支民族的创世神虎、山神虎、象征男性祖先的虎及各种习俗中的虎文化,其文化意蕴是男性话语背景下对强大力量的崇拜。虎是神秘强大力量的载体,自然也就成为彰显男性力量的符号。虎崇拜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但其作为神秘强大力量代表和男性符号的深层意蕴却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146.
彝族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琳 《民族论坛》2000,(2):40-41
据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考证,彝族是远古虎图腾部族羌戎或氏羌的后裔之一,不仅至今仍保留其远古羌戎或氏羌的虎图腾崇拜许多遗迹,而且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和发展。彝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广阔的地域内逐渐创造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灿烂辉煌的虎文化,反映了历史上彝族人民的审美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内涵极为鲜明的民族心理特征。虎文化是彝族社会意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作为民族风俗特质形态的一个审美范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 云南省哀牢山彝族在举行祭祖活动时,常由彝巫在葫芦瓢凸面绘一…  相似文献   
147.
当代“虎文化”研究越出母系氏族的下限而率多牵涉“虎图腾崇拜”,但在文明的历史中一直发生人与虎的交集,人们谈虎也必不脱离文明历史中的文化观念。汉典虎谭则与华夏文化密切相关,对于虎的称名与物性的认知出于独特的文化观念,虎被称为君、王、侯,乃是中国古代君主政治的投射,或谈虎而本《易》理,尤见精诣。在汉典虎谭中,白虎是一个突出的物象,本于星宿的虚构,对应天下的分野,具有阴阳、五行、四时物色以至礼制、军事、刑政、仪仗、建筑、音乐的关联,所谓驺虞仁兽也是本于白虎星宿分野的虚造。生肖虎更与人的生年维系一起,寅配虎和历法寅正,都以敬惕慎始相与为义。虎的威猛在华夏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军事假借,用为机构、制度和兵权的协约。至于虎暴害人,则以恶人化虎、为虎所杀用示惩罚,以除暴安民和自然平衡彰显德政,又以善恶相即说为义虎,多关三教,相与融通,不尽义理牵涉,究在山野寺观,僧道所居,人虎交处,虎事乃多。在文学与文化的维度,包括虎事的志异盖本阴阳、五行与扬攉大化,以史家的立场在“子不语”之外载录天人之际的无穷变化,形成基于子学的独特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48.
秦朝法律作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自然有它残暴的一面,但从《睡虎地秦简》来看,秦律并非像历来史家所描述的那样残忍苛暴,秦律中也有对弱势群体即老人、妇女、儿童的保护政策,这体现了秦律仁政爱民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9.
《睡虎地秦墓竹简》副词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 1 1 5个副词 ,可分为描摹性副词、评注性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重复副词、否定副词七大类 ,新产生了 1 4个副词 ,6个副词有了新义。  相似文献   
150.
段丽惠 《船山学刊》2009,(3):102-105
五山时代著名禅僧虎关师炼创作的《济北诗话》,是日本第一部狭义的诗话作品,也有着日本诗话特有的批评特色。本文从诗话的质疑立异出发,认为虎关所持严正的儒家价值理念促使其在品评人物、综论诗歌时,对中国诗话时有批驳,而这种理念的形成与其自身社会学术背景及异域文化接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