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06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父权制和社会性别这两个概念既前后承续又互相整合,国内外有关它们的研究举不胜举.理解父权制形成的历史,多元父权制理论论述及其内在的矛盾,以及当下的发展趋势,使我们能够从微观、中观、宏观和全球视野去命名、挑战并改变这些结构系统.这种理解乃是用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对待我们的学术、理论和活动,提供一个学术性的概念框架,对行动者、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我国西北地区民族众多,迁徙不定,由于古代史料缺乏,久而不知其源。甚或流传佚误,古籍抵触,稽古不究者,史例颇多,禹夏即为其一。对于夏禹之研究,外地学者视野少及,本地学者研究欠缺。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存在着许多带"大夏"的古县名、古地名、古官职名。为了一探究竟,作者作了几次田野调查,认为今广河川是大禹的故乡,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与中亚大夏一脉相承,是中西文化交汇相合之前沿地带,是各民族磨砺共融之中心所在。  相似文献   
23.
任俊华 《湖南社会科学》2009,(6):I0001-I0001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民族的文化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能普遍认同、接受和实践的生活坐标和精神食粮。正因为如此,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4.
25.
聂危谷的画也如其名,不拘成法,不避风险,置之"危"境而后快。他的笔下,有线条飞舞的生命律动,有彩墨斑斓的交响意趣,有主色调变幻的随心所遣,有水墨画新的人文内涵。塔是中国古代的摩天大厦,也是宗教时代人类灵魂的归宿。聂危谷画塔,除了表达他对人类远古文明的一种追述和凭吊,  相似文献   
26.
“华夏”考——兼论中国早期国家政制的酝酿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一词起于时代称谓"虞夏",兼包地域、政治、民族、文化诸涵义,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代称.华夏民族滥觞于传说古史上的"五帝"时代,其间颛顼的宗教改革标志着中原部落大联盟的日趋成熟,而到虞舜为盟主时,大联盟的政治体制已基本具备早期华夏国家的雏型.  相似文献   
27.
湘西是一片神奇迷人的土地,这里的灵山秀水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湘西人民,千百年来,土家、蓄、汉以及回、瑶、侗、壮等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和生息。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创造了湘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其奇特浓郁的民俗风情,铸成了光辉千秋,永垂史册的湘西文化,湘西精神和楚湘风韵。  相似文献   
28.
华夏传统文化与戏曲表演艺术的审美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体现华夏传统文化的儒、道、释等诸家的有益成份,都曾给予中华戏曲表演艺术以充分的滋养与影响,并作为一种华夏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与观念,濡染并影响着戏曲表演艺术与观众的审美心理与接受,进而渗透到中华戏曲表演艺术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9.
周发源 《船山学刊》2014,(4):F0002-F0002
正中华民族素以重道义讲志节闻名于世,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上,印嵌着无数志士仁人的光辉业绩,也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船山先生一生高节独抱、人格卓绝,堪称一代典范。船山不仅对"人为什么要有志"、"立什么样的志"、"怎样立志守志"进行了深刻阐述,而且以一生的躬行践履而追求不止。他将个人追求融入到爱国家、  相似文献   
30.
礼赞十八大     
王世锦 《老友》2013,(5):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