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以评苏培成先生《汉字进入了简化字时代》一文为主线,对汉字发展趋势、汉字功用、汉字对华夏民族的意义等大是大非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引起国人对汉字的关注,让汉字这一瑰宝传给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2.
秦汉是中国民族互动过程中的第一次大整合时期,其结果是华夏民族的统一.与此同时,汉代在新的民族构成格局中开始了新的民族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民族在形成的过程中正处在从多元走向华夏一体的大转型时代,春秋战国王室及各路诸侯更是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成风,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历史把镜头推到了春秋战国爱玉之俗人格化的种种场景。春秋战国时期爱玉风俗的特点是先人后神,凸显人的作用,这在爱玉之俗中表现为玉从高高的祭坛上下移,玉使用种类的多样化和日益世俗化,标志着华夏民族的爱玉之俗也走向了人格化。  相似文献   
14.
西周之后,从楚人进入湖南开始,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湖南的汉民族也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发轫;秦汉至南北朝是湖南人雏形的形成时期;隋唐至两宋:湖南人雏形的发育时期;元明至清:湖南人形成的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15.
华胥氏的历史传说与考古文化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胥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伏羲氏的母亲。其实,华胥氏是氏族或部落之名,“华胥氏”就是“花须氏”,亦即“花芯氏”,即崇拜“花芯”的氏族部落。该氏族部落首领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始祖之一;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彩陶以“花叶”纹为主,应是华胥氏族的主要后裔;甘肃秦安大地湾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中,出土的“华胥氏”女神像说明该类文化居民也是华胥氏后裔,为“华胥氏”是华夏民族的共祖提供了依据;蓝田是古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华胥氏后裔的繁育之所。  相似文献   
16.
赵宋时代积贫积弱,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却异彩纷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文化经过数千年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华夏民族文化在宋代登峰造极的基本原因是时代呼唤理性和人文精神,百姓期盼太平盛世,统治者实施了"以文治国"的方略;深重的社会道德危机,催生了救世良方.在构筑理学新体系方面,宋代儒学家崇尚疑古创新精神,勇于开辟理性思维空间,对传统义利观进行了再造.宋儒们在寻求自身价值的过程中,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人文世界.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将是一个注定要载人我国航天史的重要时刻。“嫦娥一号”飞向月球,实现了华夏民族奔月的梦想,同时也成就了我国航天领域的又一重大成就。“嫦娥一号”探月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我国踏入深空探测的起步点。  相似文献   
18.
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自古以来,我国民间有用各种娱乐方式来表现“九九消寒”,体现出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和雅趣。  相似文献   
19.
史学界一般把黄帝看作是中原地区的部落首领,把少昊看作是东部地区的部落首领。但本文认为,黄帝出自泰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出自泰山部落集团,也是后来所说的东夷人,是少昊的后人,在向西部的发展扩张中,与炎帝等部落相互融合,主宰了中原地区,形成了华夏民族主体;华夏民族的泰山崇拜,说明其文明一支主干发源于泰山脚下、黄河之边。泰山南麓曲阜这一地带也是我国古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吴晓 《21世纪》2013,(3):65-66
追溯三皇五帝,回望殷商周武.笑谈七雄争霸,手掂秦砖汉瓦,望眼魏晋高风,穿过唐宋晓月,走过秦川古道,踏着明清烟雨.书法艺术一直是华夏民族一块绚烂的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