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8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13篇 |
人才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224篇 |
理论方法论 | 31篇 |
综合类 | 538篇 |
社会学 | 30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51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乍提花洲书院.也许知道的人并不多,因为它毕竟没有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声名显赫,但若提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人们一定是耳熟能详,此传世名篇便是在花洲书院完成的。花洲书院虽在名气上不能和四大书院相比,但也是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62.
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6):5-11
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世纪末叶所创办的两湖书院、自强学堂、湖北总师范等,为1913年建立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源头,而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又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的直接源头,因此武汉大学校史前段追溯至19世纪末叶确证无误。自强学堂已开始具备近代高校性质,而方言学堂则为自强学堂变名,并于1913年重办,定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63.
邓洪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
明代讲会源于书院教学,经王、湛及其后学倡导、推广之后,而又每出于书院之外。当年的情形是,联友共学,随地举会,随缘结会,甚至会如家常茶饭,无地不有,无岁不举。但我们并不因此而认为,"书院"、"讲会"是并行而互不相属的关系,且从会无定所的无奈中,揭示出随地举会,归之书院的讲会的发展趋势。明于此,即可复原"书院讲会"的真实场景,重构明代书院的历史谱系。 相似文献
64.
张发祥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05-208
抚州的最早书院可追溯到唐天祐年间创建的湖山书院和三湾书院。宋代是抚州书院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先后建有各类书院40余所,这在江西乃至全国均居前列。宋代抚州书院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名师多、影响大、成效高的特点。研究表明,发达的农业经济、安定的社会环境、民众崇文重教、政府及官吏的重教兴学是推动宋代抚州书院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5.
姚鼐主讲安徽书院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鼐一生的主要经历就是从事书院教育事业,先后主讲江苏、安徽等地的重要书院达40年之久,其中主讲安庆敬敷书院和歙县紫阳书院15年,也是其书院教育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了姚鼐对书院教学、管理的一些认识,力求通过探析姚鼐在书院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揭示其对桐城派、安徽书院教育和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66.
南宋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邓洪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39-44
讨论了书院与理学的关系。认为通过南宋理学家的努力,理学与书院二者之间从形式到内容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一种互为依托,互为表里,盛衰同时,荣辱与共的一体化关系。而其一体化形态,主要表现在理学家的书院情结、学人学派与书院的结合、书院讲学倡导理学精神,以及二者之间一体结构的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有形可察,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67.
汪益德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6(1)
岱山古泗洲堂是古代舟山群岛的重要对外海上交通渡口,其所处位置历来多有争论,<岱山古泗洲堂考证>以<参天台五台山记>等日本古籍为依据,结合实地考证,认为其址在今泥峙江窑村下张家一带.岱山书院在岱山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南宋岱山书院觅踪>对岱山书院的建立过程、院址及规模等作了较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8.
曹磊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中国古代书院的讲学、质疑、辩难学风,使书院成为创新时代学术思潮、引领学术进步的场所。宋代程朱理学、明代心学、清代朴学,都是在书院实践中得以形成发展。书院一代代学人的学术传承与传播,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立于官方学术的私学传统。对古代的书院教育进行一些梳理,以期为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及影响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9.
经史之学与清代书院科举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书院官学化,很多书院重视科举。有些书院虽从事科举文教育,但不唯之是从,而是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此举上溯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经史之学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孔子“博学于文”的思想主张,来源于以学术导向矫正利禄歪风的迫切要求。生徒只有学充养邃,才会眼界高、气味厚、笔力健。清代一些书院将科举文教育与经史之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得生徒学文不是局限于写作技巧的训练,而是拓展为与炼品、践行、培识的结合。这些书院通过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70.
鲁小俊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8,(1):119-124
晚清回族名儒薛时雨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就积极参与地方书院事务,后来主讲杭州崇文书院、南京尊经书院和惜阴书院,长达二十年之久。他在书院史上的贡献:一是将书院景观与造士为文相联系,赋予书院景观以象征意义,在文学地理的微观理论方面独树一帜;二是有知人之鉴,培育人才众多,尤其是选拔了不少寒士,在晚清东南士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三是编刊书院课艺总集达十种之多,这些总集保存了不少东南名士的书院习作,在书院文献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