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14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476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词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晚宋以来词乐逐渐失传,因此,讲求文乐相和的格律派词人的作品是后人了解词律特征的必由之径。在各种词谱总结、标识的平仄格律之外,严谨的词家更是注意词律的细节,在模仿与创作中总结出了不少潜在规则,并约定俗成地遵守着。《齐天乐》是历代声律派词人偏爱的词牌,我们可以以此调为例,总结其在宋代如何定型,考察其在清代直至民国的承袭与演进,以探求词律潜在规则的存在与原因,从而尝试声律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2.
三阶层式"高校—律所"共建民商事实践课程体系是探索法学专业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通路的尝试。以开设律师实务课堂课程为平台,将三阶层式课程设计运用其中,包括知识管理、技能训练、实战演练三个阶层,三阶层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课程体系设计成效已经初显。三阶层课程设计方案的优势体现为定位准确、目标清晰,环环相扣、互补互利,有效反映法学核心课程教学效果;但各阶层依然存在问题,仍待深度探讨与细化。  相似文献   
33.
晚唐律赋创作打破了前期以王权为指归,伦理为导向的模式,实现了崇尚审美的华丽转身,并确立了新的创作范型:取材于日常生活,抒情性增强,"赋教"内容减少,用描绘代替叙述,让意象袒露情感,达到情与境地混融,意与象的切合,真正实现律赋的艺术性回归。  相似文献   
34.
提出智能创新生产力概念及其理论模型,发现智能演进创新和非守恒规律及其作用原理,研究智能创新的核心生产力,即智能创新克服人的生理认知能力有限性与客观物质(能量)变化无限性之间的悖论,创造利用物质世界的无穷手段和能力,创造时间和空间,解决资源稀缺与社会需求矛盾;在此基础上发现智能创新自认知、自选择和自组织原理,破解著名的智能认知体系结构与优化代理体系结构(这是本文重要发现之一),研究智能创新的系统生产力,即智能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可以达到和实现理想的生产过程,使生产活动在开放的资源空间和动态系统中进行,虚拟智能的物理化使经济活动没有时空约束和资源稀缺约束,创新经济和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本文所提出的智能创新生产力理论模型,即智能创新的核心生产与系统生产力概念也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提出重要思考.  相似文献   
35.
河北景县古称"渤海蓧县",封氏世代以此为郡望,至南北朝时期,博通经史、尤精法律的封氏家族,成为北朝最负盛名的律学世家.封氏子弟在长期的仕宦生涯中,以他们的家传律学影响着北朝法制建设的走向,为中国儒法合流、礼法结合的法律体系定型奠定了基础.但作为两汉以来律学世家的传承者,至此也成为最后的绝响.  相似文献   
36.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有良好的管理,事情才会有头有绪,集体才会像一架健康的机器有序地运转.而班级的管理主要靠的是“良好的规章制度”.班级管理做到“与律于法”需要建立学生法制观念,让学生从被管理改变为自我管理,形成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7.
面对全球化时代的信仰危机,学界提出了信仰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及对策.然而并没有触及其根本原因,即信仰教育的“双颈瓶”问题.观念认知瓶颈、心理疏导瓶颈是制约信仰教育效能的关键要素.只有在遵守主体间性律、心理共情律、零容忍环境净化律的基础上构建体验熏陶式方法以消解信仰教育的“双瓶颈”问题,才是提升信仰教育效能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38.
行为责任存在的演变经历了道德律、伦理性以及社会性等几种样式。道德律排斥了行为责任实践性的一面,将价值的产生归结于道德律,这意味着行为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失去了主动性、自为性,行为责任价值的应然性取决于对道德律的服从。社会存在形式的去魅化,价值标准从终极型存在形式转化为实践中伦理应然性的存在。伦理的价值应然性要求行为主体将行为责任价值产生划归己有,重新回归行为主体实践价值之中,并通过主体自为性与行为主体之间理性价值关系得以确立。现代社会的价值要求,标准行为责任价值存在的真正实现必然要通过行为主体将行为责任的应然性委托于社会,并最终以社会价值的形式加以表达,应然价值的行为责任存在形式得以超越,实现自我价值存在的延伸即行为责任社会价值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9.
《唐律疏议》"律疏"引礼入律,阐发律意,疏解律文律注,使儒家宗法伦理、等级思想融贯唐律之中,最终完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它丰富了律文的内容及法理色彩,建立起了一个律学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代律学达到了最高的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律学的精华;同时,"律疏"又贯通律内不同篇、卷、条、款项,使之更加协调,并恰当调整律、令、格、式等不同法律形式之间的关系。"律疏"的这种律学功能是《唐律疏议》成为一部影响深远的律学巨著的重要因素。理会《唐律疏议》"律疏"的律学意义,实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质与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40.
学术的生命在于百家争鸣.要解决新诗形式的理论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展开讨论.吕进先生说"有如散文的基础是内容,诗的基础是形式."[1]没有诗的形式,也就没有了诗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新诗多数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还不成形.因此,如何认识新诗的形式问题便成了发展新诗的矛盾焦点.丁鲁认为,片面发展自由诗的中国新诗,正处于迷茫的困境之中.其根源主要在于"内容决定形式"的机械论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因此,当前新诗一切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加强格律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出路.黄淮、周仲器认为,格律诗中的"自律体"与"共律体"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前者是"一诗一律",后者是"千篇一律"."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矛盾运动是中国格律诗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下新格律诗的"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继续创新并互动演变,必将迎来中国诗歌形式的第三次伟大变革,实现中国诗歌的真正复兴.万龙生认为,戴望舒对于诗中的音乐性曾经有过偏颇、极端的认识,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予以贯彻;但是,他后来对那种意见作了修正,并且在创作中实现了向音韵的回归.这一过程,证明了音韵的魅力以及音韵对于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