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17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01.
目前经济学对诚信问题的研究已经在逐渐形成,但尚未建立统一的体系和完整、一致的方法,综合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诚信问题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出:(1)现有文献诚信的分析并不系统,尤其是没有明确信用、诚信、信任、声誉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2)经济学家也没有明确把诚信或社会诚信作为主题、围绕着它来研究相关问题,而是在研究其他理论问题时引入诚信的.(3)经济学家重点分析了诚信、信任和声誉对经济发展或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却很少在经济学的框架下讨论它们的形成过程.(4)即使是对诚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分析,也缺乏一般的理论模型.(5)经济学家们对诚信的零散分析多集中在对个体诚信选择和信誉资产形成方面,没有分析它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即社会诚信体系的形成.(6)对转型经济下的诚信问题的讨论也非常缺乏.(7)各种研究中,信任是非常标准的概念,有着大家一致认同的明确定义.(8)国内一些学者或机构对社会信用的具体制度建设提出了不少建议,但是这些建议缺乏理论支持,大部分建议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较差.关于诚信与信任,经济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诚信完全是人们理性选择的结果,可以利用经济学的理性行为模式从微观层面来解释社会诚信的形成机理.第二,诚信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第三,对诚信的测度问题.  相似文献   
102.
我校齿轮强度研究所目前在我国内享有—定的声誉,齿轮强度研究所的刨始人朱景梓教授生前得到全国机械行业的敬重.被誉为。齿轮专家”。他积极筹建的齿轮强度研究所三十年来专搞。齿轮、蜗轮及摩擦.润滑。等课题的研究与应用。解决了太原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大技术问题。上海浦江减速器厂已经将我所的双圆弧蜗轮减速机科研成果应用到了批量生产中。我所参加的由机械部组织的“双圆弧齿轮”、“园  相似文献   
103.
文章对管理层权力、内部控制质量和两类盈余间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两类盈余显著负相关;结构权力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应计盈余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总经理两职兼任会削弱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的抑制作用;专家权力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应计盈余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随着总经理任职时间延长,会增强内部控制质量对应计盈余的抑制作用;声誉权力会正向调节内控质量与应计盈余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4.
    
随着风险投资在创业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如何选择最合适的风险投资人,已经成为创业者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基于资源基础和社会嵌入理论,利用系统广义矩两步法对新三板687家接受过风险投资机构注资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深入探究了不同类型风险投资人声誉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及其调节因素,研究发现:(1)引入具有较高声誉的风险投资人,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生产力水平;(2)风险投资人的同行业声誉相较于行业外声誉,对于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3)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和行业不确定性高低,对于风险投资人声誉与企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建议企业在选择风险投资人时,一方面应优先选择在本行业具有丰富成功经验、拥有大量被投企业上市经历的投资者;另一方面,应该结合自身所处行业的特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把握好引入风险投资人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5.
资源型企业绿色行为选择,除承担转型调整成本外,还面临高昂的沉没成本。为避免陷入“资源优势陷阱”,政府试图通过环境规制来约束企业的负外部性行为。通过构建环保监管部门与企业的双方动态博弈模型,并将绿色声誉对二者行为的约束、得益引入模型,探究环境规制能否诱导资源型企业的绿色行为选择。研究发现:精心制定的环境规制能触发企业绿色行为选择,但资源实际控制者环保监管部门与企业间易出现“规制俘获”;声誉机制透过政府公信力损失与得益,媒体披露影响力度与利益相关者态度,可有效约束监管部门被“俘获”行为,遏制企业寻租的可能性,间接倒逼待转型企业绿色行为选择;企业违规处罚力度的增加,在倒逼其绿色行为选择的同时,也降低了监管部门被寻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6.
107.
对上市公司各类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是让上市公司起到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上市公司遭受违规处罚所形成的负面声誉冲击,显著增加了企业的避税程度。而且,负面声誉引致的避税效应在民营企业、成长期企业和保守型避税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随着负面声誉冲击强度的增加,其对企业避税程度的增益效应也随之增强,而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负面声誉冲击下的避税效应。从作用渠道上看,负面声誉主要通过加剧涉事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加剧其避税效应。因此,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处罚制度设计,发挥监管处罚的信号传递效应,通过声誉机制强化对企业的隐性约束,持续提升监管效能。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资本市场监管与税务监管信息互通、部门联动。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升级攻坚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变迁使得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慈善组织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与挑战。近年来,一些危机事件导致慈善组织的社会声誉度和公众信任度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慈善组织独立性不足、自身能力有限及相关机制不完善,以致于不能有效预防危机的发生。另外,慈善组织危机意识薄弱、应对策略不当和执行力不强导致危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发酵蔓延。所以,应当通过提升慈善组织人员素质及能力、完善各项制度及机制、充分运用新媒体、树立品牌形象及完善风险防控制度等方式和手段有效管理和化解危机,使慈善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审计师声誉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以及不同产权性质下审计师声誉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审计师声誉会显著提高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较高,非国有公司聘请高声誉审计师对会计稳健性有正向影响,而国有公司聘请高声誉审计师对会计稳健性不明显,非国有公司聘请高声誉审计师对会计稳健性的效应较国有公司差异并不显著.文章的结论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和审计师声誉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数据.  相似文献   
110.
吕卓 《求是学刊》2016,(3):67-72
保险行业的声誉是由行业内部的全部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共同营造的,因此对于保险业声誉的研究需要站在全行业的高度,从制度层面和道德层面全面维护保险行业形象,建设保险行业声誉。文章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将保险行业声誉视为公共物品,由过去单纯研究保险公司声誉风险拓展为基于行业高度探究声誉风险监管的制度机制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机制及其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