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60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一、新诗诗体学建设的历史回顾在新诗史上,诗人的秩序与自由及文体自觉与文体创造、诗体的破坏与建设及诗体的自由化与格律化等矛盾尖锐,一直存在新诗是否需要诗体,特别是定型诗体的"诗体之争",即自由诗派与格律诗派之争。"中国新诗将近80年的艺  相似文献   
262.
华兹华斯不仅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抒情诗人,也是有着自己独立诗歌观念的诗歌理论家.华兹华斯主张诗歌的情感、题材、语言和创作目的都要以快乐为起点和终点,快乐成为其诗学中的核心理念,这就构筑了他独具个性与魅力的快乐诗学.在这种诗学观念的指导下,华兹华斯的诗歌充满了一种崇高的自然与人间之爱及其独到的伦理内涵,成就了其诗歌在英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并对当今世界的诗歌与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63.
甲申之际,数月之中政权几易.大顺、大清与南明政权同时空存在.在这三个政权中进行选择,既表明了士人阶层不同的心态,也表明了这三个政权的在政策方面的得失.概而言之,当时在京的大部分士人包括在京的故明官绅,经过权衡三个政权的用人政策,最终决定投靠清朝.甲申之际明朝官员的这种政治选择,简而言之,是当时复杂政治情况下的产物,具体而言则有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出于家庭利害的考虑;二是出于个人政治前途的考虑;三是迫于在政治上的两难处境.从明朝官员的这种选择中,可以看出易代之际一部分士人对农民军的仇恨和对清政权感恩及对南明政权失望的三重心态.  相似文献   
264.
明清易代,推动研杜、师杜走向兴盛。山西平定人苗蕃作为明清易代之际仕、隐纠结的中下层文士代表,亦投身于学杜、师杜的时代大潮。苗蕃著述颇丰,诗歌创作以宗杜著称,其《集杜百绝》就是清初较为独特的集杜诗专集之一。通过勾稽相关史料,大致可以还原苗蕃生平概况及其政治立场。《集杜百绝》虽已散佚,根据有关文献仍可获知苗蕃集杜诗创作与《集杜百绝》成书时间、体例及其主要内容、特色,此书在明清易代背景下具有独特诗史价值,并在明清集杜诗作品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苗蕃还有大量的拟杜诗,也有一定特色。苗蕃集杜、拟杜诗已经由"袭杜"走向"变杜",也反映了明末清初学风下诗学观念及学杜方式的新变。  相似文献   
265.
吴伟业“诗史”在明清之际诗坛上的出现 ,有其深刻的文化意义 ,它是中国数千年来所积淀的文化传统 (包括诗学传统 )与明清之际社会背景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既体现了诗史相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 ,又体现了明末清初的社会普遍心理 ,反映出当时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266.
晚清文艺大家何绍基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词.浓郁的学术性色彩,强烈的抒情性特点,是其题画诗承载的独特文化意蕴;随物赋形、想象诡谲、化学问为情思是其题画诗的艺术特征;鞭辟入里、辨析精微的理论分析,代表了其题画诗的理论深度.何氏堪称题画诗史上的杰出代表诗人,代表了苏黄以来题画诗创作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267.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批评和史学研究观念,"诗史"说源于中国古代特定的文化与现实。通过对这个文化源头的追溯,"诗史"说的形成原因从三方面被揭示出来:以"六经载道"为核心的六经一体观念是诗史混同的文化根源,由此衍生出的"六经皆史"说则为"诗史"提供直接的思想资源。"诗可以观""诗可以怨"的观点表现了诗在提供历史借鉴方面与史的共同之处,是"诗史"说得以产生的诗学依据。由于史料、制度和时代原因,造成历史记载的失实和残缺,是形成"诗史"说的史学原因。以"六经载道"为文化起点,以"六经为政"为文化逻辑,中国古代特定的文化规定了"诗史"说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68.
杜诗对宋诗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宋人在诗学观念上推崇杜诗,他们继承杜甫"诗史"精神,写出了关心国事民生的诗歌;宋代诗人在诗歌风格上学习杜诗,也注重学习杜诗的诗歌技巧;宋人模拟杜诗,使用杜诗典故,集杜为诗并集杜入乐;宋人在诗歌创作中经常模拟杜诗题目,有时又以杜诗为韵。  相似文献   
269.
《诗经》是中国诗史的重要源头,引发中国诗歌的若干创作母题。其中,江水母题即是重要一例。《诗经》的江水意象,其情之抒发,其情之种种,均奠定了中国诗史的重要传统。然而,《诗经》独特之"用",使之超越"诗"的本身,以之可以窥见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若干内涵,此又集中反映于中国的传统人生论、中国古代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270.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引发八国联军之役.硝烟密布,战火四起,北京遭受到空前未有之浩劫.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刘福姚、宋育仁等,困居于北京城中,将战争之感慨写入词中,几人相互唱和,辑成<庚子秋词>上下二卷.<庚子秋词>不仅反映了时事,也响应了时代对于词史的呼唤.周济、谢章铤鼓吹词史之作,认为反映时代乱离的词作可与杜甫描写安史之乱的<北征>、<垂老别>等诗作相提并论.杜甫诗因安史之乱,号为诗史,晚清词人连遭内忧外患,将家国之感发之于词,形成词史.然而词之为体,与诗不同,词史与诗史的写作手法、反映动荡乱离的方式、观察历史社会的角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