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78篇
  免费   2527篇
  国内免费   619篇
管理学   22354篇
劳动科学   1458篇
民族学   3660篇
人才学   3579篇
人口学   1486篇
丛书文集   29030篇
教育普及   3篇
理论方法论   6305篇
综合类   57006篇
社会学   11602篇
统计学   5741篇
  2024年   610篇
  2023年   2239篇
  2022年   2196篇
  2021年   2421篇
  2020年   2057篇
  2019年   2050篇
  2018年   928篇
  2017年   1796篇
  2016年   2390篇
  2015年   3523篇
  2014年   8820篇
  2013年   8004篇
  2012年   9273篇
  2011年   11058篇
  2010年   10155篇
  2009年   10632篇
  2008年   13293篇
  2007年   9131篇
  2006年   7255篇
  2005年   7199篇
  2004年   5262篇
  2003年   4945篇
  2002年   4804篇
  2001年   4379篇
  2000年   3206篇
  1999年   1483篇
  1998年   816篇
  1997年   659篇
  1996年   464篇
  1995年   335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1 毫秒
91.
92.
93.
我国对于民间故事的研究,可以从故事讲述人,故事听众和故事文本三方面入手。目前学界已经开始重视对故事讲述人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对故事听众即接受者的研究还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对故事文本的研究也相当薄弱。本文拟借鉴国内外现代叙事学成果,以故事文本为对象,从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叙述句式和叙事风格方面,对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代表性极强的作品《巧女的故事》中的故事做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94.
95.
湘西苗鼓作为珍贵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流传地地处偏远,逐步陷入无法广泛发展的困境。本文针对湘西苗鼓的发展现状,借鉴其他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式,提出这项民间艺术可以有多样传承发展方式的观点。笔者通过田野作业与资料搜集等方法,总结出湘西苗鼓有人体动态延续和升华为理论这两种传承方式。提出让湘西苗鼓效法学院派中国民族民间舞,从民间走向课堂的观点,并希望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得到更多人关注。  相似文献   
96.
97.
98.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以及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的伟大构想与重要任务,这同样也是全党的共识,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是实现自身优化的要求,同时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根本需要,为了充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交融,解决传统文化所存在的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以及文化焦虑的实际问题,实现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目标,需要将正确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将合理化的路径作为载体,将超越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以及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99.
王建民 《社会》2019,39(6):87-120
费孝通先生晚年倡导面向“精神世界”的社会学研究,不仅强调了社会学的人文性格,而且指明了回溯和整理传统思想资源以理解人心的意义。古代士人在仕隐之间的进退趋避是精神世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盛唐诗人王维可作为重要个案。本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以王维的生命史、编年诗及他与其他诗人的交往为线索,考察其如何在仕隐之间调适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王维通过人际和诗文往来形成的社会交游空间、自然山水空间和灵性佛理空间,构成一个融和自然与人文的“人生圜局”,以寻求精神世界在“入世有为”和“消极退避”之间的平衡,而其精神苦痛也可以从这个圜局的层级变动或缺失中探寻根源。本文认为,把握世风民情、生命史的再现以及理解和体会的功夫,是研究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门径。  相似文献   
100.
生命本身是一个随机事件,并不具有高尚的意义。进化的结果使人类可通过工作、家庭和人际关系等给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感。当我们的生活方式使脑内奖赏系统获得刺激,就会带来生命具有意义的感受,这种感受给人带来更好的生存机会。生存的欲望是一切生物体最具特征的属性,一些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这种欲望。自杀主要发生于精神疾病患者,它并非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抗精神病治疗和适当的社会交往可以预防自杀。由于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大脑,人们的生活方式就应该去适应各自大脑的特征。只要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对他人造成过多的伤害,政府就应该允许和保护人们自由地按照各自的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