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94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领导文萃》2009,(17):152-152
福建新华印刷厂直属于省新闻出版局,是中国100家最大印刷企业之一,也是我省国有大中型重点骨干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62.
本文通过深入一线调研,准确把握了印刷复制市场管理面临的基本现状,市场经营秩序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问题根源,并提出市场监管的具体对策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3.
笔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案例(中国法院网?2007年6月5日发布):原告凌某于2005年9月2日向被告某县劳动保障局提出劳动保障监察申诉状,以姜某冒名顶替某县印刷公司法定代表人顾某,自2000年7月至2002年3月非法经营,期间于2001年9月19日以旷工为名将其非法除名不具有主体资格,此  相似文献   
164.
张爱斌 《决策与信息》2009,(12):185-185
自从彩色印刷技术出现以来,印刷技术一直处于改进之中,人们力求印刷品与源稿件达到色彩上的一致性,这样印刷出来的产品才能更具市场竞争力和艺术上的美感。而要做到印刷品与源稿件的色彩的高度统一,就要加强印刷过程中的色彩规范化管理,本文就此谈谈简单看法。  相似文献   
165.
"木书业"即雕版印刷业.民国时期.由于成都有雕版印刷的传统,加之社会对雕版印刷书籍的需求,以及雕版印刷比机械印刷成本低廉、简便灵活等原因,使成都的"木书业"久盛不衰,在当地印刷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成都"木书业"虽然数量遥遥领先,但多系资金薄弱的小型店,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成都"木书业"出版了内容包罗万象的各种书籍,为便利民众生活.保存古籍,传播四川的近代文化.支持私塾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6.
众所周知,一定时期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量以及生产力的水平,不仅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也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这对于以质量求生存的出版印刷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仅谈谈提高印刷过程中科技含量的问题。在胶印印刷中,纸张掉毛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时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也影响印刷质量。为了减少印刷过程中的纸张掉毛现象,以保证印刷质量和印刷过程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对造成纸张掉毛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减少纸张掉毛的方法。在胶印印刷过程中,纸张是在一定的印刷压力下与附着有油墨的橡皮布接触,在极短暂的接触…  相似文献   
167.
168.
袁学伦 《经理人》2008,(1):112-113
对李伟波的采访在他即将开业的昇逸酒店一间豪华客房进行。坐在人性化设计的沙发上,这位一手打造出市值数十亿的包装印刷集团最后却被迫出局的中年男人,意气风发憧憬未来的同时,也不经意流露出对过去的不甘。  相似文献   
169.
饶乐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副主任.江西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常委、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200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获美术学硕士.设计作品曾获得美国国际印刷工艺师协会(IAPHC)金奖、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体育图标中标奖、中国包协优秀品牌形象设计奖、  相似文献   
170.
大众文化在不同媒介形态中的呈现方式并不相同。口头媒介时期,其主导文化是民间文化,大众文化呈缺席状态。印刷媒介时期,近代通俗文化兴起,但相对朴素平实。电子媒介时期,现代大众文化泛滥,经过视觉文化的包装之后则更显嚣张。数字媒介时期,大众文化融入媒介文化之中,仿佛隐而不见,却又无处不在。大众文化与不同媒介形态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大众文化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断变化的大众文化又呼唤着研究者在问题意识、理论框架、研究路径等方面做出调整。面对当今更加复杂的文化格局,从大众文化研究转向媒介文化研究或许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