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54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84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01.
真正身份犯的主要特征是只有具备该特定身份的人才能单独实施全部犯罪的实行行为;在真正法律身份犯的情况下,同样存在间接正犯的可能;有身份者教唆、利用无身份而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真正身份犯,有身份者和无身份者均构成直接正犯;在共同身份犯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部分犯罪人犯罪未遂或中止,而其他共犯既遂的情况.  相似文献   
602.
犯罪预备只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与犯罪形态(犯罪行为)有着质的区别。犯罪预备又可称为犯罪预备阶段,以区别于犯罪过程中的实行阶段、实行后阶段。预备犯的概念及其成立的条件应在"罪行严重"和"对法益构成严重的威胁"的基础上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603.
危险犯的犯罪中止是指在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停止其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危险犯的犯罪形态,其时间条件是“在犯罪过程中”。对于“犯罪过程”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对于危险犯而言,其中止形态分为三种类型,即: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完成实行行为、法定危险状态尚未发生阶段的犯罪中止。不同类型的危险犯犯罪中止的时空范围不同,即时间性条件不同,应区别对待。必须区分两个界限:即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界限,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的界限,从而准确地把握危险犯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正确地定罪量刑,充分发挥刑罚预防犯罪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604.
杰出的作家都是成功地运用犯与避艺术手法的高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运用犯与避手法最多、最为炉火纯青的一部.其作者把"特犯不犯"、"犯中求避"艺术手段发挥到了一种奇异至极的境地,从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刻划、细节的描写、场景氛围的渲染等方面,出奇制胜、弃俗创新地运用这种手法,达到同中见异;同中见异,变幻多姿,引人入胜,为我们树立了成功地运用犯与避艺术实践的范本.  相似文献   
605.
从我国新刑法中确认的危险犯条款中进行分析 ,得出了危险犯所具备的四个特征 :行为人主观上有危险之意图 ,即恶意危险、行为人必须已着手于危险行为之实行、行为人的危险行为未发生实害结果、危险犯具有法定性。  相似文献   
606.
南音散曲《辗转三思》的曲韵包括“指骨”及其隐含的旋律,至今保存着古音阶以及进行时撩拍不受强弱规律约束的特点。曲韵最富有个性的是大韵,通过频繁的移宫犯调来重复或变化重复主题是维系全曲乐思统一的主要手法。本文通过对构成《辗转三思》曲韵的几大要素的分析,探究它的曲韵特征。  相似文献   
607.
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既遂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立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既遂标准时,需要对现行刑法第240条第1款与第2款的关系予以准确界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基本罪状所蕴含的行为是"拐卖",而本罪又属于行为犯,则对本罪的既遂标准的认识就要取决于对拐卖的理解。本罪的既遂只能以妇女、儿童是否被出卖给他人为标准。  相似文献   
608.
徇私枉法罪疑难问题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涉及本罪的最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论述,同时对位于其延长线上的牵连犯的处罚原则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609.
分析聚众斗殴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一一探讨其加重情节,对聚众斗殴罪的转化犯的条件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610.
聂立泽  肖鹏 《学术研究》2003,(10):71-75
本文在对刑法学界关于作为犯与不作为犯的各种区别标准进行探析的基础上 ,明确指出其缺陷之所在 ,进而倡导法益状态之学说 ,认为通过法益状态可以清楚区别不同危害行为与其危害结果之间不同的因果关系结构———直接的因果关系和相对的间接的因果关系 ,据此 ,能准确地将危害行为区别为作为和不作为 ,进而界定各种具体犯罪为作为犯和不作为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