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01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51.
随着唐代经济的繁荣,绘画尤其是人物画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张萱、周昉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为了更好的学习两位画家的人物画,本文从所画题材,作品构图,人物用线,画面着色四方面来分析理解张萱和周昉的人物画。  相似文献   
52.
武晓梅人物画武晓梅,笔名晓楳,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书画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  相似文献   
53.
唐代绮罗人物画是中国人物画发展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流派 ,承上启下 ,影响深远。本文着重从构图、题材、造型及服饰、用线用色、绘画工具及材料等方面对其技法特点作一些较深入研究 ,并揭示其发展流变中从张萱时代到周时代的变异  相似文献   
54.
在当今中国画坛,张江舟的水墨人物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在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笔墨厚重、色彩浓郁,特别是1999-2003年的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了“灰色雕塑风格”,2004年至今,其作品开始转向淡雅、清新和简约的风格。由此可见,张江舟的水墨人物画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后已日臻完美与成熟。文章从分析张江舟不同时期的水墨人物画入手,旨在研究探寻其作品的艺术特征、艺术价值以及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坛的推动作用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5.
邹满星 《唐都学刊》2010,26(6):26-28
佛教艺术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艺术,对中国古代人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与中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中国古代人物造像经历了"秀骨清像"、"面短而艳"的不同阶段,最终形成了大唐"曲眉丰颊"的造像样式,确立了中国式的佛像风格和民族绘画格式。  相似文献   
56.
意象空间是中国画绘画表现形式的特征之一。由于社会背景、艺术语言环境及教育水平等的不同.古今工笔画在意象空间的表达上有明显的不同,突出地表现于作品题材的选择、文化内涵及审美观等多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57.
李孟伦 《现代青年》2024,(1):101-104+100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意”的表现,这是中国艺术审美情趣的精神所在,在这种审美观念下,传统工笔人物画从“应物象形”到“以形写神”的造型观念和表现技法,形成了“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于笔”的绘画理念。工整而简约,细腻而写神,这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一大特征,即常说的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58.
在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写生过程中,随时需要注意客观物象之表达和启发主观艺术之表现的调整,同时在写生中还要激发"写意"的情怀。写意人物画无论写实、夸张、变形等都离不开基于表现对象的任务和由此而赋予的审美作用。因此,重造型、讲笔墨仍然是画好写意人物画的关键,而写意人物画的写生训练是实践这一关键永远不可或缺的功课。  相似文献   
59.
当代水墨人物画自新文化运动以后较之前传统的水墨人物画产生了很大的不同。绘画上不再是以前"逸笔草草、不求形所选择题材的因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0.
脉望 《公关世界》2016,(13):110-114
表现现实人生的人物画创作,是当代中国画领域最具时代风神的一个方面。人物画创作的社会影响,主要来自人物画家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纵观中国的艺术家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理论和创作思维,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艺术从过去的政治宣传工具已逐渐成为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的个性化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