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8篇 |
民族学 | 39篇 |
人才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47篇 |
理论方法论 | 45篇 |
综合类 | 263篇 |
社会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文军 《社会观察(上海)》2003,(2):36-37
尽管今天人们对全球化的看法存在着较多分歧,但全球化本身作为一种客观社会现象却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是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反全球化运动,在本质上也只是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3.
曲枫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54-64
民族志类比法包括直接历史学方法与一般比较方法。前者是爱斯基摩考古学依赖程度较高的实用性方法,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对发现器物功能的推测与分析,进而重建经济模式;对纹饰和图像意义的探索;对史前社会组织的研究与重建。爱斯基摩考古学实践表明,直接历史学方法在复原器物功能、重建史前海猎经济模式、探索纹饰与图像意义、研究社会组织与形态等方面起到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证明民族考古学方法在考古人类学实践中的有效性。然而,在民族志资料与考古学资料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陷阱也是民族考古学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考古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隶属于人类学。它之所以没有像欧洲学术传统那样隶属于历史学,似乎是历史的偶然。美国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土著印第安人,当人们从古代遗址中发现文化遗存的时候,总是自然地把这些遗存和土著印地安人的祖先联系起来。这种学术上的联系最终造就了美国考古学的人类学传统。长期以来,不断有考古学家论证考古学对古代社会的研究应该是人类学的,并且一定会为人类学理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在批判继承前人古史学成就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考古资料的研究与利用,将中国古史学领域内的狭义历史学与考古学进行整合式研究.无论是狭义历史学抑或是考古学都不可能单独构建真实可信的古史系统,但双方在史料性质上的互补,必然要求古史学者将两者相结合,采用不同性质的史料,运用不同研究手段、方法和理论,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模式.在整合过程中,要避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虽然传统文献与考古资料貌似相合,却不详究,牵强附会,证成己说;二是单独用传统文献或是考古资料能够解决的历史问题,却要将两种史料强行整合到一起.受史料的不确定性所累,反成蛇足. 相似文献
6.
孙运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0(5):61-63
毕沅是乾嘉时期学术界的焦点人物 ,被梁启超誉为“乾嘉学术护法”。他的《经训堂丛书》和《续资治通鉴》至今仍受学术界的瞩目 ,他的学术活动曾经有力地推动了清代学术的大发展 ,而他的学术研究也不同程度的引领了乾嘉时期的学术方向 ,研究他的学术特点和学术范围将十分有利于理清当时的学术脉络和学界概况 ,本文将从历史学的角度入手 ,仔细整理毕沅在历史学上的成就 ,同时简单推敲其学术思想和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三大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支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38-45
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家既背负着沉重的传统文化包袱,又力图在新时代里汇入前所未有的变革潮流。在传统扬弃与时代创新的艰难磨合中,他们身不由己地形成了许多自身难以摆脱的人文情结,其中政治情结、道德情结、洋人情结是诸多情结中最重要的三大情结。这些情结对于20世纪中国的历史科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9.
十册《全唐文补遗》,由著名史学家吴钢先生主编,1994年出版第一辑,2007年出版第九辑,该书汇集近年来新发现的唐五代墓志等文献资料,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并进行简要的校注。这些资料绝大部分为《全唐文》等所未收,可以为唐五代历史学、文化学等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近读《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 相似文献
10.
双语的产生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语言转用是双语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语言使用功能的变化,是语言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语言转用和双语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探讨了现如今引发语言转用需考虑的因素,分析了引发语言转用的双语类型及特点,以期对语言活力、语言保持、濒危语言等问题的研究做出更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