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43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260篇
社会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世纪后期,历史研究的重点继续是从分析的社会科学转移到更加强调文化因素的方面来,但是面临着迅速变化的世界局面,却具有其更加繁富且已改变了的焦点。历史学家并未受到后现代主义太多的影响,但关于应该如何重铸过去的问题的确更趋复杂了。在历史学思想与实践的重新定向过程中,人们更为深入地反思和质疑了历史作为引向今日西方文明的一种单向历程的观念,政治领域和阶级的概念扩大或改变了,妇女与性别的历史日益被纳入到通史系统中来。而在迫切需要另行考察现代性以及撰写全球史的状况面前,我们对于广泛跨文化的方法仍然缺乏综合的认知,有待于未来的进一步规划。  相似文献   
72.
“后现代状态”与历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启能 《东岳论丛》2004,25(2):6-11
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 ,一般可分为两种 ,即阶段说和反省说。两者不能截然分开。阶段说强调 :“后现代”是“现代”之后的一个新时代 (后工业时代、信息社会等等 ) ,后现代主义是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而应运而生的理论。反省说强调 :后现代主义根本是为了批判当代西方的发达社会 ,特别是它的文化状态 ,以及对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西方的认知范式和理论概念的反省和批判。在众多后现代主义学者中 ,法国学者利奥塔的“后现代状态”论对历史学的挑战最为明显 ,因为他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的“宏大叙述”已失去可信性 ,出现了“后现代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历史学的“元叙述”发生了危机 ,亦即有关完整的历史概念的说明、完整的历史知识都发生了危机。历史研究出现了“原子化”、“微观化”等变化。“后现代状态”论以及一般后现代主义的启示之一是 ,西方长期形成的历史一线进步的普遍观念和西方中心论遭到了极大冲击。西方学界的风向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73.
征稿启事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文科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双月刊。主要设有哲学研究、政治·法学研究、经济·管理学研究、文学·语言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历史学研究、环太湖经济圈研究等栏目。2012年学报影响因子0.69。热忱欢迎校内外专家、学者撰稿,有学术前沿价值的稿件,稿酬从优。  相似文献   
74.
论考古学与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学与历史学是历史科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研究领域上各有特点。20世纪初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它就以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历史研究中担当着“重建古史”和“证经补史”的重任,引发研究方法上的变革,扩大了研究领域。随着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和考古学自身的发展,它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新材料和社会历史文化信息,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范畴,在历史研究中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考古学与历史学的整合研究,促进历史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75.
本文针对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中对后现代历史学的评判提出了商榷意见 ,认为后现代历史学并非是将历史学等同于文学 ,而是说历史即文本。作者指出 ,即使将真实存在的“过去”作为历史最后的边界和限度 ,这种“过去”同样体现为文本 ,后现代历史学因此具有理论的自恰性。后现代主义的态度实际上是对人生悖论的一种不可能成功的反驳 ;尽管如此 ,它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洞见却是无法否认的  相似文献   
76.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以来 ,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解冻与复苏 ,历史学象其他学科一样 ,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新材料、新方法、新思潮、新领域不断涌现 ,尤其是在 90年代 ,“社会史”研究成为大陆历史学领域的“显学”,在这片园地里耕耘者之多、成果之丰富堪称社会科学领域的奇观。我们认为 ,经常在前行中思索以往会有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将这几年来处于炽热状态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再次检讨一番 ,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社会史的学    术定位  对于社会史的定义 ,可以说从它在西方诞生之日起就是众说纷纭、无一定论。经粗略统计 ,大…  相似文献   
77.
文理学人     
王俊周,男,1963年出生,陕西澄城人,198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为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教授。  相似文献   
78.
许多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判强调任何历史描述都带有虚构的特点,但这绝不表示,历史研究拒绝理性的操作方法或者放弃对客观性的追求.宏观历史学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科学考察活动是合理的.在进行科学分析的时候,我们面对的会是真实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9.
读者反应批评之后的阅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读者反应批评之后,读者普遍被认为是一个历史的或社会的建构,不存在抽象的或永恒的本质。这首先促使人们从事阅读的政治学和历史学研究,社会、经济、性别和民族差异等都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阅读理论发展的另一方面是对阅读和读者概念的问题化,这就意味着不仅读者与读者是相互区别的,而且任何一个读者都是多元的,任何阅读也由这种差异所决定。  相似文献   
80.
中国古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在批判继承前人古史学成就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考古资料的研究与利用,将中国古史学领域内的狭义历史学与考古学进行整合式研究.无论是狭义历史学抑或是考古学都不可能单独构建真实可信的古史系统,但双方在史料性质上的互补,必然要求古史学者将两者相结合,采用不同性质的史料,运用不同研究手段、方法和理论,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模式.在整合过程中,要避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虽然传统文献与考古资料貌似相合,却不详究,牵强附会,证成己说;二是单独用传统文献或是考古资料能够解决的历史问题,却要将两种史料强行整合到一起.受史料的不确定性所累,反成蛇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