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8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323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436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61.
文献索引     
《重庆社会科学》2010,(10):21-23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地纠正和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正因如此.八七会议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其主要围绕八七会议对中国大革命失败的总结、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及其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地位和作用,八七会议相关人物.共产国际与八七会议,八七会议与中共五大的关系等问题而展开。在此,梳理关于八七会议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期刊、图书关于八七会议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2.
在《贫困的哲学》里,蒲鲁东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庸俗化,把范畴看成永恒不变的原则,把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看作是理性演变的历史。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驳了这种本末倒置的说法,首次指出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在理论上的表现,强调对现实经济活动本身进行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范畴的观点,是对唯物主义的进一步阐发,再次清晰地表明了其重视实践的哲学气质,表现出其理论勇气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3.
浙江是著名的文物之邦,擅山海之力,得人才之盛。不仅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而且人文传承源远流长。人类文化有两个鲜明特征,一个是地域性,一个是历史性。船行四海,港通天下,浙江海洋文化因海生成,因船启航,拓展了中国的造船史和航海史;历块过都,越海跨洋,贯通古今中西,培育了浙江人乘风破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同舟共济、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浙江海洋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史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4.
费尔巴哈试图颠覆中世纪以来的整个哲学史,并在接续古希腊质料概念的基础上重建哲学,但由于对社会这一关键因素的看法不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这一批判主要集中在非历史性和唯心主义这两种倾向上,如果不了解这个思想史背景,便很难弄清马克思思想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5.
社会科学院是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党的十七大提出"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以来,"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智库建设已成为社会科学院智库办院、智库兴院、智库强院的共同认识、共同话题和共同方向,各地社会科学院也在这一历史性机遇中找寻到了自己的生存根本和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66.
皖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久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音乐形态独特优美,又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皖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歌,如繁昌民歌、徽州民歌、贵池民歌等,不但具有江南音乐婉转、典雅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北方音乐的特色,这种特色来源于早期的北方人口南迁所带来的北方音乐因素。而皖南的宗教音乐,以九华山佛教音乐和齐云山道教音乐为代表,也体现出多种文化因素综合的特点,出现这种结果是该地区南北文化的交融,以及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67.
蒋文玲 《学术论坛》2013,36(4):47-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统一,正确解决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发展的伟大范例,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8.
新历史主义认为文学重新构建了历史,重构历史是一种阐释行为,阐释者的阐释无一例外带有自己所处环境的烙印,体现着当代评论者的兴趣和关注。"回归历史"、"重构历史"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当代小说的一大特点。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一位小说家,唐·德里罗一向关注美国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危机。他在小说中一再对美国当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反思和重新审视。他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历史小说《天秤星座》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鼎盛时期。通过对奥斯瓦尔德这个历史人物的重塑,德里罗重构了不同于官方版本的肯尼迪遇刺历史,批判了身处其中的以影像消费为主导的后现代社会。唐·德里罗的文学创作实践表明,在后现代状况下,艺术家仍然有可能进行类似现代主义先辈们所从事的那种政治性和批判性的严肃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69.
杨金华 《中华魂》2013,(19):22-23
在苏联剧变前夕,苏联理论界背离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大搞"填补历史空白点"和"重新编写历史"活动,掀起历史虚无主义的逆流。自由派借机编造各种奇谈怪论或者捏造各种谎言丑化国家领导人。有人把斯大林描绘成专制暴君,是历史上最大的"杀人犯"。他们无视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打败法西斯、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基本事实,反而污蔑斯大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在丑化完斯大林后又把攻击矛头指向列宁,自由派轮番上阵,口诛笔伐,说斯大林之所以"罪恶累累",是因为"列宁带了个坏头"。  相似文献   
170.
当前文艺理论研究中,国家形象塑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中国当代文艺引入国家形象构建问题,既与当前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相合拍,又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不断走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重视国家形象塑造的历史传统,注重历史语境的现实考索,关注形象史中的诸种误读,把握国家形象内涵与构建的动态性,构成了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历史性”诉求.而立足于中国当代的生存现实、文化现实和媒介现实,提供中国人自己的发现和思索,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当是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现实性”诉求.而文艺本身具有虚构和理想性质,国家形象体现或满足了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的不同文化想象,以及理想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型塑着现实的形象,体现了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的“理想性”诉求.如果说历史之维指向的是国家形象的底蕴和厚重感,现实之维指向的是国家形象的现状和当下感,那么理想之维指向的则是国家形象的想象与期待感.当代文艺实践构建国家形象体现了历史性、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相融通的审美品格.失去了其中任何一维,当代文艺实践所塑造出的国家形象将是平淡、苍白和无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