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8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324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434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82.
沈军  金铮 《浙江学刊》2000,(1):140-141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中华法系在法制思想方面的突出表现。笔者试从中国法制思想的价值内涵出发,剖析传统法制体系的特点和不足。进而,提出建设我国法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3.
继重庆市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垫江县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和先行先试的重大责任,垫江县委、县政府积极贯彻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及“加快”和“率先”的要求,召开了县委十二届二次全委会,进一步细化、深化、完善了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工作思路、阶段性目标及工作措施,努力谋求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4.
2006年11月,在原苏联解体15年后,由全球化进程驱动的公司业已进入第三个10年发展期,国际工会运动进行了改组,以结束正趋衰弱的冷战政治分裂状态,并在全球化淘汰的全国工业线路中加强协调。新组织国际工会联合会成立,代表了153个国家的1.68亿工人,许多人将此誉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尽管你可能错过当地报纸的报道。  相似文献   
85.
党的“三大法宝”是一个具有内在辩证关系的整体,因为其鲜明的唯物主义精神、内在的人民性原则、强烈的主体性意识而在完成党的历史任务中凸显了巨大威力。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在新时期结合具体历史条件对“三大法宝”进行了创新运用,党的“三大法宝”理论出现了三次飞跃。三次飞跃各有特色,各具特点,却又一脉相承,都在继承其原则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6.
马克思的哲学有如哈贝马斯所言也是一种"形而上学"。根据马克思哲学的特点,并区别于传统的形而上学,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性解释原则"。深刻剖析这个原则的理论内涵,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7.
针对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问题,邓小平曾经提出了农业发展“两个飞跃”的重要思想。现阶段出现的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其诸多优势完善了第一个飞跃,加速了农业发展第二个飞跃的实现,促进了农业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衔接农业发展“两个飞跃”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8.
论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9.
经典导师并没有对劳动范畴作过专门、系统的论述,造成当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相关知识点的宣教困境。我们认为,必须明确劳动不是一个单一、固化的概念,而是具有复杂关系、结构、演进中的范畴,劳动与人、语言三者是一个密切相关、互动的有机统一体,既是永恒范畴,也是历史范畴。  相似文献   
90.
从文史沟通的角度,把历史文学统一到追问生活意义的叙事本体论上,把握历史文学背后的历史意识取向,是理解和评价历史文学的关键。历史文学是叙事塑形艺术的一种,其基本内涵就是既占有史料又参照生活的故事新编和文学书写。历史事实本身已然逝去,“回到过去”的追踪固然可嘉,历史文学也不排斥去占有史料、辨析渊源的基本工作,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文学的书写的立足完全在于当代生活,历史意识是历史文学得以成立的根本。当代中国历史文学的书写在历史意识和当代立场方面存在着不少缺憾,不少作品流于历史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