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38篇
  免费   654篇
  国内免费   162篇
管理学   2709篇
劳动科学   103篇
民族学   1311篇
人才学   674篇
人口学   63篇
丛书文集   7989篇
理论方法论   1610篇
综合类   13037篇
社会学   2336篇
统计学   322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569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555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400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858篇
  2014年   1960篇
  2013年   1585篇
  2012年   1897篇
  2011年   2308篇
  2010年   2071篇
  2009年   2206篇
  2008年   2869篇
  2007年   2009篇
  2006年   1478篇
  2005年   1396篇
  2004年   1106篇
  2003年   935篇
  2002年   949篇
  2001年   902篇
  2000年   643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既需要历史学研究方法,也需要社会视角等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它有助解释李约瑟难题、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变迁等历史问题与现象。通过对特定历史的社会分析,超越常识层面的局限性,分清问题的实质与层次,寻找到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传统历史学缺失社会群体在历史时间中的表现和有关联的前后变迁的相关探究,因而社会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由于全球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走向,对人类社会进行整体的分析不仅是历史解释所必需,更是对人类未来的"历史预测"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汉语方言地图集》的材料,对苏沪嘉地区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运用历史行政地理分析法,对苏沪嘉方言的分区方案进行讨论,指出维持原来划分的苏沪嘉小片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94.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结合资本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对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英国侵略与亚洲社会的关系,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辩证分析。那种指责马克思是西方文明优越论的鼓吹者、英国侵略的辩护者和欧洲中心主义者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到了晚年时期,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出发,重新分析了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路径,改变了前期的一些看法。不过,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仍然认为,落后国家要以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作为支撑,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或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苏联道路的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道路理论。然而,由于苏东模式的内在缺陷,以及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的错误,苏东道路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中国道路不仅证明了社会形态跨越论的科学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论;而且也超越了苏东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提供了一种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可能方案,实现了对马克思历史道路理论和落后国家发展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995.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语境是我国网络文学成长壮大最强劲的时代驱动。改革开放解除了人们的精神枷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网络文学提供了自由、兼容的创作氛围;改革开放时代的自主择业与自由创造,提振了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造就出庞大的网络文学创作队伍,释放出强大的文学原创力;改革开放创造的物质财富,激发了中国人的文化消费热情,增强了数字技术传媒领域的文学消费力;改革开放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助推网络文学迈入产业轨道,打造出数字化时代新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96.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历史的重大进程,是决定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大事。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百年以来的梦想,革命为这一梦想扫平了道路,改革开放则让这一梦想成为现实,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研究极其必要,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史研究的一个着力点,可从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战略、现代化动力、现代化指标、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区域现代化、国际现代化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997.
《江西社会科学》2018,(2):24-29
马克思主义成为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历史巧合,更不是政治强制,而是源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现实、西方资本主义理论的失败,呼唤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引。而马克思主义在革命立场、革命方式、革命依靠力量上契合了中国革命的理论需要;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性质、人性关怀、暴力革命理论和自我解放理论、主观能动性等,又给予了中国革命极大的鼓舞和支持,为中国革命带来了质的变化,指引中国革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我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具有客观的、现实的内在相关性,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围城》与《历史人》都是著名校园讽刺小说.其代表人物李梅亭与霍华德·科克都是生活在动荡时期相对平静的大学校园“围城”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言与行的矛盾、表与里的抵牾,在职场生涯中道貌岸然的显性身份表象与其庸俗无聊、滑稽可笑的隐性角色扮演形成的伦理悖论,无疑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和深刻的反讽性质.由于人物所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其伦理悖论又各具特点,李梅亭身上散发出陈腐的朱熹式伪道学气息,霍华德·科克则是在激进外表下包裹着极端利己主义.李梅亭与霍华德·科克形象蕴含的伦理悖论在知识分子中具有一定典型性,其形象既为历史存照,也对今天重塑大学灵魂、重塑知识分子健全人格具有一定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对全球治理理念和模式的一种革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全新探索。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既是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也有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传播体系,有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致力于全人类参与的共建、共享、共赢的价值导向,以包容互鉴的态度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是对人类命运的历史思考,也是对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现实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载着对人类命运的历史思辨,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我国专车服务市场制度变革过程的纵向案例研究,探讨了组织场域中的集体行动如何推动制度逻辑演化的内在机制问题。研究发现:制度逻辑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分离、冲突和共存三种状态,不同的制度逻辑的演化是由行动主体能动性策略和资源利用所构建的集体行动模式差异性驱动的。制度变革机会的涌现促使场域中的行动主体采用协调性的集体行动模式,促成了新制度逻辑的生成,并导致了新、旧两种制度逻辑的分离;在制度变革机会变得模糊的场域中,行动主体非协调的集体行动促使新、旧两种制度逻辑之间的激烈冲突;而在制度变革机会沉没的情境下,行动主体再协调性的集体行动最终促成了新、旧两种制度逻辑的共存。研究结论对我国当前复杂制度环境下新兴业态的发展以及传统业态的协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