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本文分析了俄罗斯东正教的历史渊源 ;对俄罗斯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 ;俄罗斯人对东正教的信仰状况和信教者的人员结构。指出东正教的发展是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2.
今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内外税两税合一,在税率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中国的企业所得税内外(资)有别,是有历史渊源的。改革初期,为了吸引外企到中国落户,在有政治环境和廉价劳动力等为投资保障的基础上,国家也给予外企所得税上的优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3.
概述了“潍坊文化”的区域源流、历史渊源、内涵特色与社会价值,规划了潍坊文化特色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目标、框架、途径、方法,构想了特色信息资源库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4.
董红  王有强 《理论界》2006,(11):80-81
罪刑法定原则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着社会结构、文化和人性三方面的基础,这充分证明了罪刑法定理论的正确性。罪刑法定原则以保障人权为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刑法对人权的有力保障,在法律的运作过程中,具体体现为对国家刑罚权的制约。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和实施有利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打击犯罪的政策思想,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大进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5.
齐鲁文化与山东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文化本来是属于山东一带的古代地域性文化,战国秦汉时期,齐鲁文化日益交融,走上了一体化道路,并于汉武帝时成为全中国的主流文化。齐鲁文化的产生、发展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无数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的杰出人物,形成了以"仁"为核心、具有丰富内涵的儒家文化,创作了以《五经》、《四书》为代表的儒家典籍。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影响深远,山东人、山东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更是深深打上了齐鲁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6.
共同地域是一个民族得以形成并赖以发展的基础,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而是民族构成的第一要素.然而要素和特征既有联系,更有区别,不能混用.在各民族既有聚居,还有散居、杂居现象的情况下,地域不能完全作为民族识别的依据,也就不能视之为民族的基本特征.只有反映一个民族从历史的发祥地到现实中的聚居区的演变过程和轨...  相似文献   
107.
通过了解满官嗔——土默特部的历史可知,北元阿勒坦汗能够称雄草原统领整个蒙古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即阿勒坦汗是"乘土默特余烈"发迹的。  相似文献   
108.
“社会隐没”是转型前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那时在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社会自主空间近乎完全隐没。追溯这种现象的历史渊源,文章认为其背景在于中国传统宗法伦理社会“超自然魅力”的“祛魅”和“解构”,其逻辑起点则源于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与西方启蒙话语体系的耦合。正是这二者的耦合,20世纪上半叶、乃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铿锵有力的革命话语一直主导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运行,并使“社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一度近乎完全“隐没”。   相似文献   
109.
姓氏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不同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繁衍生息、播迁交融、兴衰更替的总汇.姓氏的语义取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充分地体现民族文化的心理特质.通过对比中西姓氏在概念内涵、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的异质,训析二者的文化特性,揭示中西社会在民族心理、政治理念、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差异,力求为解读中西姓氏的文化起源,了解不同社会的历史演变,弘扬传统的文化精髓,透视迥然的民族文化心理,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0.
安塞腰鼓是陕北民间传统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后来被用于军事生活,现在的安塞腰鼓成为人们节日庆典或空闲时间由群众自发组织的集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融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体育价值、社会价值、旅游经济价值,可以开发具有民族传统文化旅游项目,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