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我国古代的诗歌在唐朝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阶段,作为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送别诗,由于唐朝特殊的政治背景,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概述了唐人送别诗的特点,并以大量的诗歌为例,具体论述了唐人送别诗独特的成因、分类及独特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总结了唐人送别诗的特殊存在环境,紧扣标题,在诗歌中找寻历史,在历史的天空捕捉诗篇。  相似文献   
172.
下江南,下江南,取京沪,夺武汉。打到两广和福建,解放同胞两万万。这是当年在南下干部队伍中传唱的一首歌。早在1948年10月,中共中央曾作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  相似文献   
173.
穿越剧     
正穿越不分贫贱,穿越没有国界。各大穿越剧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一部剧有一部剧的情。内地穿越的恨纠葛让人惊心动魄,虽不是剧剧都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缠绵悱恻,但不可免俗的剧都含有你死我也绝不苟活"的大无畏的儿女情长的感觉。别看一部穿越剧中穿  相似文献   
174.
绘画仍然是世界上人类最愿意接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的本质、传统和历史背景使它不可避免地面对看似枯燥的发问:在新科技的时代,绘画是否会继续存在?绘画创作是否只与创作行为人,即画家本人有关系,不关乎他者?绘画的交际功能是否已经完全实现?绘画是否可以有更高的期待?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绘画传达  相似文献   
175.
试论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及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戴孝庆1942年春至1945年初,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的国内抗战的同时,中国曾先后派出了20多万将士奔赴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既是当时亚洲太平洋地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略需要,也是中...  相似文献   
176.
自从西方进入后工业社会,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打着“现代”“观念”的旗帜,创作了一系列稀其古怪,恐怖,血腥,令人发指的作品。在我国,随着开放的深入,这种完全违背人类共同的基于心理、生理结构和健康感知的所谓“艺术”,被一些幼稚的青年艺术家奉为圭臬,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模仿,由于缺少历史和文化的背景而显得乏味与苍白。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反映,一味的模仿最终丧失了自己的灵魂,而艺术创作一旦丧失了这种生发于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变得虚伪而不真诚,也就走向了毁灭之路。  相似文献   
177.
1911年甘肃代表团赴藏,使近十年西藏地方和祖国的不正常关系得到初步改善,打破英人利用外交讹诈手段分裂中国西藏的罪恶企图。这一成果的取得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一方面是历,史上形成的根深蒂目的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之间的传统关系和西藏人民爱国统一的“内向”之忱所致,另一方面是在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府和人民的争取和感召以及西藏团结进步力量的影响下十三世达赖政治态度逐渐“内向”倾斜取得的,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甘肃代表团这次赴藏活动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78.
八国宪法首先实行的制度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当代世界上八个国家的现行宪法中首先实行的制度作了分析和比较研究 ,同时阐述了这八国宪法的历史背景及其有关特征  相似文献   
179.
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激烈,地方上的起义战争不断,新旧战争,创伤未复,瑶族人民生活更加艰难困苦,被迫起义反抗,起义被镇压,部分瑶民为了生存被迫受招抚,接受封建王朝编籍入户册管理,迁下山定居平地而谓之平地瑶;一部分瑶民,择居仁里,定居平地,创基立业,逐步加入封建政府户籍,封建王朝认为这部分瑶民安分厚道,称之为“良瑶”、“粮瑶”、“抚瑶”、“平地瑶”。  相似文献   
180.
苏红彦 《阴山学刊》2003,16(6):73-75
李卫作为一名以捐资入仕的汉臣,不仅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介微员升至封疆大吏,而且成为深受雍正宠信的股肱之臣。这除了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李卫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同时也反映出雍正选才用人的特点与风格,即:打破常规、注重人才;忠君为先,皇权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