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22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159篇
管理学   2786篇
劳动科学   100篇
民族学   1310篇
人才学   597篇
人口学   68篇
丛书文集   8627篇
理论方法论   1585篇
综合类   13869篇
社会学   2205篇
统计学   401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448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547篇
  2015年   814篇
  2014年   1938篇
  2013年   1573篇
  2012年   1937篇
  2011年   2366篇
  2010年   2161篇
  2009年   2258篇
  2008年   3056篇
  2007年   2141篇
  2006年   1633篇
  2005年   1558篇
  2004年   1217篇
  2003年   1055篇
  2002年   1110篇
  2001年   1029篇
  2000年   785篇
  1999年   378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所谓史学中的转折点,指的是那些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文化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的根本性变化,这些转折点事实上也无不在史学史上发挥了跨文化的作用,历史文本也因而得以重构。1970年代末以来,我们已经目睹了诸多书写史学史时取用全球视角和比较方法的可贵尝试,历史学的范畴据之大为拓展,非西方史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当今后现代主义对以科学史学和国家历史为典范的现代职业历史学的巨大挑战,极有可能为又一次重大的史学转折点铺下基石。  相似文献   
992.
马克思恩格斯对正义观念的科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敏  王广 《学术研究》2008,3(2):69-75
马克思争思格斯以深逮的历史视角、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强烈的现实关切对正义观念进行了科学分析.他们认为,正义是人们对现实分配关系与自身利益关系的道德评判,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符合自身利益关系的分配关系说成是正义的;人类社会的正义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充满着剧烈的变化;正义观念嬗变的总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持有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正义现;无产阶级的正义现不是追运抽象的、动听的正义口号,而是消灭阶级.这几个方面前后衔接,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93.
湄公河这个名称是从英文MekongRiver一名音译过来的,而英文Mekong这个名称又是从傣泰语民族对这条河流的称呼MaeNamKhong这个名称演变过来的。如果按照傣泰语的发音来音译的话,MaeNamKhong应该译为“湄南公”。在傣泰语言中,“湄南”是河的意思,而“公(”Khong)这个词,则是从Krom或Khom这个词演变而来的。Krom或Khom是泰国的泰族和其他一些傣泰语民族对孟高棉语民族的一个泛称。因此,“湄南公”是湄公河的名称的含义,就是“孟高棉语民族的河”。作者认为,傣泰语民族把流经他们土地的这条河流叫做“孟高棉语民族的河”的原因在于:这个名称反映了一段湄公河流域民族变迁的历史,即孟高棉语民族是该流域的土著居民,至少是比傣泰民族要早的当地居民,而傣泰民族则是后来才迁到该河流域的民族。虽然孟高棉语民族和傣泰语民族在该流域的分布空间已发生了根本的置换,但湄公河这条河流的名称却为我们留下了一条反映这种民族历史变迁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94.
谢中起 《河北学刊》2004,24(6):63-67
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并非是反生态的。马克思在其物质生产理论中多次提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他在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动性的同时 ,清醒地意识到人类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在当代应展现出它所固有的生态意蕴 ,在实践中应发挥生产力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95.
抗战大后方歌谣调查研究是针对抗战大后方历史的一项基础性专题文献考察探索。一方面,用历史眼光来探析抗战大后方歌谣不断演化的历史概念;另一方面,从历史文献保护的视角来探讨抗战大后方歌谣文献整理的紧迫性、必要性及其开发利用的历史需要和时代需要。同时,论述了抗战大后方歌谣的政治威力、艺术魅力等历史影响,并揭示出抗战大后方歌谣搜集整理与研究探讨中出现的词曲分离、视野屏蔽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6.
鲁西奇 《中国学术》2003,4(4):327-335
近二十年来,人口史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研究的显学之一,已形成较为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就其研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户口统计制度、人口数量的变动、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结构、人口政策与人口思想(人口观念)等六个方面。其中,户口统计制度的研究属于制度史范畴,  相似文献   
997.
略论宋代“诗史”说的阐释学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瑶 《殷都学刊》2009,30(1):81-84
杜甫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在唐代被称为"诗史".宋人接受"诗史"说并加以深化,主要从诗歌的历史属性与政治属性两方面进行了阐释,且付诸于文学研究与创作中,使"诗史"概念的内涵扩大与转型,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城市是人类生存的主阵地,城市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态环境,生态城市的建设是生态文明时代构筑绿色家园的重要载体.明确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必要性,把握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问题和规律,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现实指导,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9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们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发展变迁.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主线,就会抓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本规律.本文通过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利益根源,对今后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四点规律性启示.  相似文献   
1000.
发展四川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雪梅  甘丽 《天府新论》2003,(1):106-108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四川是个旅游资源大省 ,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文化传统内容 ,四川目前未能充分发挥名城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要在保护的基础上 ,加大其开发、利用 ,深入挖掘其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