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84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共发布"五一口号"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中共历史、统战史和民主党派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从历史过程看,应该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来进行这一进程的历史分期.从历史经验看,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国情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必须始终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必须坚持的原则.这三点是最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32.
33.
中国农村教育观的变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今天 ,中国农村教育观正经历从“工具论”到“本体论” ,即从“功利性”到“教育性”、从视教育对象为“手段人”到“目的人”的发展过程。这是一种“质”的变革。这一历史进程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 192 1— 1977年 ,为农村教育受“教育工具论”主导 ;第二个时期为 1978年之后的 2 0年 ,“工具论”遇到挑战 ,但仍没有摆脱“教育工具论”的制约 ;第三个时期为跨世纪时期 ,农村教育开始向“主体论”回归。农村教育从“阶级斗争的工具” ,到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作为根本目的 ,这是农村教育从“功利性”到教育性回归的质变 ,是中国教育的跨世纪觉醒  相似文献   
34.
张璇 《中国民族》2014,(11):52-56
天空一抹微蓝,五彩格桑花随风摇曳,行进在葱绿怡人的大凉山昭觉县,联排彝族新民居依山而建,独具民族风情,宛如一串串宝珠撒落万重山间。"红、黄、黑"是这片民居共同的底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逐渐形成了尚红、尚黄、尚黑的三色文化,并赋予这三种颜色特殊的意义:黑色代表土地,红色代表火焰,黄色代表太阳的光辉。彝族的先民信仰——图腾遗风仍延续至今,只见新居的屋檐、屋脊上寓意吉祥的牛角、羊首造型栩栩如生,房屋外墙上彝族传统的火焰图腾"飞腾"着环绕房屋一周;恢弘的寨门,由村里工匠们运用世代相传的木雕、漆绘技艺匠心营造;身着盛装的彝族姑娘,端起美酒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摆上一大盆坨坨肉,一大盆包谷面,一大盆酸菜汤,彝族传统饭菜香气四溢……  相似文献   
35.
正(一)在中国湘西莽莽的群山之中,曾经有一个少数民族建立了延续了800余年的土司政权,在中华文明的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这个拥有数千年悠久文明却又鲜为人知的古老民族,神秘、神奇而又充满生机活力,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坚韧的生命、卓越的智慧、不懈的奋斗和亘古不变的忠诚,创造出中华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特殊范本,鸣奏着文明进步的华彩乐章。它的名字叫毕兹卡(土家族语,意为本地人),今天的人们称其为土家族。  相似文献   
36.
<正>我们越是深入地追溯历史,同出一源的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之点,也就越来越消失。——恩格斯:《爱尔兰史》民族问题应当从历史的和经济的角度来提出。民族问题是世界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37.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镇江人文精神形成了四个方面的内涵:兼容并包的开放胸襟,争雄图强的爱国精神,崇文尚教的优良风气,求实创新的争先意识。以上内涵既具有人文精神的一些共性,同时又呈现出镇江地域与时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
讲中国的“文艺复兴”,最近是《南方周末》开的话题,后来有其他学者的回应,论者顺着话题还谈到了后来的启蒙运动的得失问题。在我看来,最有洞见的,还是来自艺术家陈丹青先生的回应:他先将“复兴”与“文艺”两个概念分别对待,然后再讨论两者之间为何会有特殊关联的思路,使他能很快进入问题的关键点。他认为,秋风先生把今日中国的问题归结于“个性解放”过头,是错误的,在这一点上,我很有同感。陈丹青先生谈到的启蒙理念与跟随其后的社会历史进程之间关系的出人意料,我已在《百年启蒙中的几个重大偏差》一文中有所论述。在这篇文章里,我要讨论的主要是在现代艺术的背景下要在中国期待何种“文艺复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改革开放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就是一代人。我们都是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还是三十年历史全过程的参与者。回顾总结这三十年的历史,我们感到很亲切、很欣慰、很自豪。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旗帜,改革开放是基本途径,共同富裕是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0.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苏州的同志更早更深地领会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这条最朴素、最深刻的道理。苏州的率先是理性的率先,“苏州之路”是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与本地发展实际进行理性结合后选择的一条高能、高效的发展道路。显著特征有二:一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