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40篇 |
免费 | 591篇 |
国内免费 | 13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59篇 |
劳动科学 | 97篇 |
民族学 | 1389篇 |
人才学 | 535篇 |
人口学 | 62篇 |
丛书文集 | 8072篇 |
理论方法论 | 1515篇 |
综合类 | 12829篇 |
社会学 | 2184篇 |
统计学 | 3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53篇 |
2023年 | 587篇 |
2022年 | 585篇 |
2021年 | 635篇 |
2020年 | 563篇 |
2019年 | 496篇 |
2018年 | 210篇 |
2017年 | 355篇 |
2016年 | 537篇 |
2015年 | 771篇 |
2014年 | 1827篇 |
2013年 | 1491篇 |
2012年 | 1827篇 |
2011年 | 2204篇 |
2010年 | 2006篇 |
2009年 | 2100篇 |
2008年 | 2803篇 |
2007年 | 1934篇 |
2006年 | 1444篇 |
2005年 | 1353篇 |
2004年 | 1073篇 |
2003年 | 903篇 |
2002年 | 917篇 |
2001年 | 877篇 |
2000年 | 628篇 |
1999年 | 287篇 |
1998年 | 211篇 |
1997年 | 134篇 |
1996年 | 104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基于线性文化遗产的视角考察,茶船古道连接福建、浙江、江西和广东四省,并由闽江、汀江等航道和东南海航线组成水道,通过茶叶的联结性与海上丝绸之路衔接,是地域特色突出的文化遗产聚落。福建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和船运历史,区域上陆地、航道相通形成了茶船古道,从唐代至今,这一茶船流动性的线路就展示出旺盛的活力。将交通线路和遗产主题相结合,整体性考察古道沿线的文化遗存,能够促进保护措施完备,保护种类多样化,形成整体的文化遗产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15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决议”是党内长期适用的规范性文献,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纲领性文献,是思政课教学的指导性文献。把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真正融会贯通到高校思政课中,长期有效发挥其独特育人作用,需要从融贯价值、融贯内容、融贯实践三个层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54.
本文通过解读准噶尔汗国灭亡后卫拉特蒙古佚名氏史家撰写的几篇托忒文史籍,探讨当时卫拉特人对汗国灭亡的反思及对清准战争的历史记忆.几位史家的文本反映了"四卫拉特"这一历史框架的稳定性,以及卫拉特人在政治认同方面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55.
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提出“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同志提出“民主新路”之策作为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在追求民主之路上探索出了体现民主本质的政治文明新形态,成为中国共产党破解“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石。从民主新路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呈现出破解“历史周期率”的历史逻辑,而且以全链条、全时态、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民主彰显出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现实逻辑,还集重大理论创新、行动指南和世界方案于一身,蕴含着破解“历史周期率”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56.
157.
近50年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关于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的讨论大致可以8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指从1949年直到80年代。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成为学术界公认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尺度,尽管内部存在很大分歧和差异,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讨论是在唯物史观一元论标准的框架内进行的。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是后一阶段,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讨论开始跳脱唯物史观一元标准模式,日益走向多元化。不过,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准仍是以生产力发展、民族统一和社会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作用标准,全新的标准模式尚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8.
作为特殊的思维主体,历史学家的思维结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个体角度看,史家历史思维系统内在心理因素具有三个层次:内隐动力层、理性智慧层和信息概念层。每一层次在史家历史思维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形成史家独具个性的历史思维图式。从社会角度看,史家的历史思维并不是单纯的个体思维,而是受历史、社会、阶级、学派等多重因素制约,具有明显的群体社会化特征。从思维序列看,历史理解、历史判断和文本表达构成了史家历史思维递进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史家历史思维能力与结果即贯穿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9.
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创作是一种“别求新声”的现代追求;是一种不失传统的现代创新。他要借助西方的美学情调,推崇中国的精神内核。他的歌词创作未完成文学语言由古代韵文向现代白话的彻底转变,但从形式上打破了旧韵文的传统格局,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古代词牌长短句的特点,在形式上又发展了现代长短句歌词的新品种,并依照西洋乐曲形成了自己崭新的结构。他在用西方音乐形式与“本国语言”向人们诉说最深沉的感情的同时,也展示了“学堂乐歌”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