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6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如今讨论现代女性的问题,已经不像十年前那么简单了。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风潮的席卷之下,现代女性总是从反抗男性的压迫、争取两性平等的角度来定位。如今世界变样了。一位好莱坞的女制片人十年前就对笔者说:“我不竭余力地去拍妇女受压迫的片子,到处找题材,结果呢?说实在的,题材不好找呀。我们受什么压迫?连我自己也感觉不出来。”  相似文献   
42.
王海芳 《百姓生活》2014,(11):72-72
闻不出味与中风 闻不出味,医学上称为嗅觉消失,主要与疾病导致嗅神经受损有关,如慢性鼻炎、嗅神经萎缩或颅内肿瘤压迫等。不过,千万不要忽略了出血性中风,即俗称的脑溢血。在脑出血的早期,出血量较少,仅仅压迫了嗅神经,故没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严重症状,只是闻不出气味而已,一般人很容易会不当一回事。  相似文献   
43.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性别压迫"与"自然压迫"具有内在关联,因而呼吁发起一场颠覆男性权利的生态革命,建立男性与女性平等、人与自然平等的新型关系。在对这些问题的反思过程中,她们把目光投向了技术,批判了技术的"非生态化"与"男性化"特征,并指出了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生态女性主义视界中的技术整体上是悲观主义的,认为现代技术是典型的男性文化的象征。她们主张发展出男性化特质偏弱、渲染着女性特质的、民主的、人性化的,以生活为导向的技术。  相似文献   
44.
王珊 《云梦学刊》2004,25(1):75-78
简·爱与伯莎这两个人物形象,自诞生后被视为两种针锋相对的价值取向。然而,随着社会和文学批评的发展,人们对这两个人物形象产生了新的反响。她们都是男性压迫的反抗者,又同是男权主义的牺牲品,其命运归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5.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瑞森的第三部作品。小说在讲述主人公奶娃道德成长历程的同时,对同奶娃有着密切关系的四个女性人物(母亲露丝,姐姐莉娜和科林西安丝以及情人哈格尔)的悲剧人生进行了描写。本文旨在对她们遭受的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揭示黑人女性只有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独立并以本民族文化作为立身之本,才能赢得自身的解放。  相似文献   
46.
《莫伊沙砾》是当代爱尔兰诗人保罗·马尔登的代表诗集之一。其内容包罗万象,然而最让人无法忽视的依然是诗集中所透露出的浓郁爱尔兰民族文化特性。诗中表达出强烈的家园追求与反压迫情结,字里行间弥漫着诗人对于故园的怀念与追忆。诗人以一种看似淡漠实则忧伤的心态,细数历史沙砾,守望遥远家乡。  相似文献   
47.
性骚扰在中国的问题化及其犯罪化动议是话语建构的结果,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中国式性骚扰与西方主流性骚扰话语的建构存在较大差异,借鉴域外个别刑事立法例,贸然入刑是刑法依赖症的征表,有可能导致性领域社会治理的恶性循环、社会软规制的弱化、女性生存空间的限缩、性压迫/性歧视的加剧等负面效应。以中国式性骚扰之实际状况及现实立法为据,尽可能限制性骚扰的犯罪化进程是我国当前性骚扰刑事应然对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8.
安琦 《兰州学刊》2009,(11):182-183
文章通过对女鬼故事的文本分析、中国女鬼文化的形成以及女鬼形象的现象学分析,揭开在女鬼恐惧背后所隐藏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异化,以及对女性力量的畏惧。  相似文献   
49.
在鲁迅的晚期杂文中,有一批直接针对20世纪30年代文化复古思潮而精心撰写的批评文字,其叙述方式和言说策略,迥异予以往杂文的创作思路,颇有特色.在揭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新文人何以隐隐都有一种复古倾向时,鲁迅一般先从语言分析入手,以解析当时较流行的"文言复兴"话题为基础,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来剖解文本及其裂隙,经由语言这个媒介,去探索语言主体在语言裂隙中所呈现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关系.鲁迅从语言的变迁中看到了"权势"的转移,发现了这种压迫机制产生的秘密方式,并用自己的杂文同参与生产这种压迫机制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师长)开展论争.  相似文献   
50.
罗发瑞 《老友》2010,(2):59-59
《老友》专家门诊:我素来体质差,比较瘦弱,经检查右脑有腔隙性梗塞,现在经常头晕目眩、脑门紧绷,头四周有紧箍压迫之感,同时还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