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2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77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87篇
社会学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网络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侵权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颇多。提出网络侵权案件应当由原告住所地法院优先管辖,在原告住所地法院为不方便法院的情况下,可由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网络侵权行为地的确定应区分侵权行为实施地和结果地,并可以计算机终端所在地、ICP服务器所在地及是否有意利用等作为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52.
现代福利国家积极追求公益的实现,导致公益诉讼的出现。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方式,在国外,无论是在经济诉讼还是在行政诉讼方面。都以一定的形式存在并发展。但在我国还是一项立法空白,实践中,公益诉讼呈现难局,有必要梳理、反思和重构。本文拟对行政公益诉讼目的和原告资格的确认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5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市场经济开始由粗放化向集约化转型,在这期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不良影响逐渐显现,人们对良好公共生态环境的利益诉求与日俱增.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正式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确立为一项法定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对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前进了一大步.然而,环境保护的立法进程却始终追赶不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理想诉求.中国立法中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仅限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并未涉及自然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都赋予了自然人担当公益诉讼原告的资格.因而,进一步完善自然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就成为环境保护理论探讨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54.
合同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涉及合同的谈判、拟订、审核、签订、履行、归档等一系列管理。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合同文本。实际情况是,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及处在创业初期的企业,只重视能不能拿到订单,而忽视合同背后潜在的风  相似文献   
55.
边缘 《社区》2002,(16):12-14
狠扇了方老板两个耳光。她一夜未眠,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未等天亮她便毅然逃出了店门。惊魂未定的许月萍流落街头欲哭无泪,自己身无分文想报案却又无钱无证,谁能信任她这个两手空空的弱女子。已经饿了两天两夜的许月萍好不容易转到武胜路保姆市场,她再也无力走动了,只好蹲在地上望眼欲穿地企盼着有正直善良的人家前来雇用她这个孤苦无依的柔弱女孩。直到傍晚时分,一位慈善和蔼的偏瘫老人来到她身前,询问了有关情况后便将她引至家中。来到偏瘫老人家里,许月萍才知道老人姓张名振林,时年56岁,中风偏瘫前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妻子黄旭兰是…  相似文献   
56.
准确界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需要。自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学术界较有影响的“条件说”和“利害关系论”均没能全面地揭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只有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从属人因素和属事因素两方面着手,才能准确全面地界定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  相似文献   
57.
民事诉讼当事人适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海生 《北方论丛》2004,(4):125-129
当事人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的重要理论,通过对当事人适格的基本理论的比较研究,在借鉴德、日及中国台湾的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当事人适格的意义、性质及法律特征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我国现行诉讼法学理论如何界定当事人适格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解决当事人适格的基本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李湘刚 《东南学术》2011,(6):143-152
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目的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律不能过分地落后于社会实践,尽快构建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具有极大的针对性,最直接的现实需求是大量公共利益被侵害而得不到司法救济。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现实设想主要在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启动程序、举证责任、诉讼费用。  相似文献   
59.
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反垄断法》第50条用“他人”来指代反垄断民事诉讼的请求权入,用语模糊,难以具体操作。一般而言,与违法行为人存在横向竞争关系的经营者的原告资格是较为明确的,争议的焦点集中在纵向关系上:随着现代经济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扩张,垄断行为的影响也呈现出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趋势,在这个涉及多方主体的多层级的纵向产业链条上,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资格的触角到底应该延伸到哪里?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或通过立法或通过司法作出了各自的回答。对我国而言,赋予所有受垄断违法行为影响的人,包括竞争者、直接购买者及间接购买者以原告资格更具有正当性,也更符合我国当下的具体国情。  相似文献   
60.
《就业促进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然而该法并没有规定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这不能不说是种缺憾。因为,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大量不直接损害公民个体平等就业权利,但造成社会公平就业秩序遭受损失或有损失之虞的歧视行为,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公平就业秩序遭受侵害时或有侵害之虞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其自身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突破,也是能动司法在就业领域的具体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