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155篇
丛书文集   266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1007篇
社会学   129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在英语学习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任何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错误。教师对于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出错情况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找出避免再一次出错的方法,让学生对自己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敢于大胆承认并进行纠正,通过对错误的分析和改正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本文首先对学生英语学习中出错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又指出了错误分析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2.
随着社会的发展,户口迁移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具体表现为:制约了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严重妨害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延缓了城市化进程;导致产生腐败;影响了社会公正等。当前,改革户口迁移的经济条件和政策条件已经具备,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新建、发展新城市群和小城镇,就地、就近转化农业人口为城市居民;采取经济、市场等多种有效措施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等。  相似文献   
63.
牧民作为牧区城镇化的参与主体,在向牧区城镇以及城镇周边转移的过程中,其迁移意愿将直接影响到牧区城镇化的进度和效果。本文采用LOGIT模型对阿拉善左旗牧民的城镇化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调研情况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在研究假设上,对牧户的家庭特征变量、牧民的个体特征变量、所在牧区的特征变量分别进行了假设。实证结果表明,阿拉善左旗牧民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着特殊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我们认为牧民的迁移意愿是由牧区的特殊区情、个体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及草地畜牧业的产业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预期收益、机会成本和不确定性的视角对我国大规模的劳动力"两栖"迁移现象做出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两栖"迁移是城市化的过渡形式,是现阶段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的合理选择.但是,"两栖"迁移规模与城市化进程相分离却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城市化政策的着力点应充分考虑城市化过渡阶段的现实,建立起科学的农村劳动力"两栖"迁移的内在转换机制,进而降低转移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提高低工资市场的回报率,并利用内在价格机制和政策杠杆来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5.
回族流迁人口城市适应过程研究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翔  王乃昂  程慧波 《西北人口》2009,30(4):105-107
民族迁移者在城市接受城市化和现代化“洗礼”的过程比较一般农民工的适应。由于加入了民族文化、民族侍统与民族意识的变量。显得更复杂、更丰富。成为当前城市面临的焦点问题。由于回族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少数民族。且其有着极强经商观念、民族意识。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与饮食、婚丧、居住习俗,因此关注回族迁移人口的城市适应无疑具典型性和突出的现实意义。从回族迁移人口的城市适应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和述评,提出新时期城市化背景下回族流迁人口城市适应过程研究的思路:探讨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包括提取城市适应的关键阻碍因素分析,进行城市适应的多维层面和时序过程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判城市适应的水平。并籍此提出针对性的城市适应调控策略。从而为促进城市民族工作、建立城市和谐民族关系与和谐城市社会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6.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回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远  施闻 《人口研究》2017,(2):71-83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文章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支持“迁移效应”和“回流效应”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7.
户口迁移与户籍人口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口迁移是真正意义上的迁移,并与城镇化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2013年全年户口迁移业务的数据分析,系统考察中国人口的户口迁移现象以及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研究结果显示:户籍制度改革无法惠及所有人群,需要利用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来弥补政策的不足;三类大城市城镇户口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并呈现出精英化倾向,大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方向应当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向中低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有序、适当开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口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为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应该将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城市做大、做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关键环节在于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妥善安排,在此过程中要防止“半城镇化”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68.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农民工的个体迁移状态正慢慢向着家庭迁移模式发展.在农民工家庭迁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农化、市民化这两大特点.且不论是出于被动化还是主动化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对农民工的流动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在此应不断做好落实工作,完善农民工管理体系,促进农民工家庭的主动市民化,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69.
辽西区族群的迁移和转徙带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尤其是促进了史前时期的辽西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红山文化时期的辽西区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而这一优势基本上终止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三代时期的辽西区与商、西周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春秋战国时期,辽西区成为东北民族南下和燕文化北上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70.
比较了母语和二语中主要色彩词内涵意义的异同,重点从连通主义视角分析了二语色彩词习得时母语迁移的两种形式: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从中得到启示:习得者要学习二语文化,正确使用习得策略,大量训练,强化二语词汇认知网络的建构,提高二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