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04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02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567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哲学话语进行揭示和阐述的著述不在少数,其中多是集中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几个主要文本的发掘,前期的文本少有涉及。本文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为叙述场域,在阐释"现代性"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尝试从双重进路对马克思"现代性诉求和现代性批判"进行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52.
上海南京路商界联合会简论(1919-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生 《社会科学》2008,(2):163-167
上海南京路商界联合会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本街区的商业安全、促进会员商铺交流等内容展开的,切实的政治诉求相对较少.将各马路的商联会理解为与上海商总联会相类的中小资产阶级商会组织,部分夸大了其政治意义,而忽略了其作为社区、邻里组织的性质.  相似文献   
53.
本文试图在全球化背景下关注和探讨国际体系与民族国家市场主权之间的关系。作者以结构性视角分析主权市场的两个逻辑系统,即法理层面主权市场的学理范畴和国际体系下主权市场的现实困境。以国际体系下主权市场的存在意义为基本诉求,作者强调中国应当基于国家结构主义角度,构建国家主权、市场主权和社会主权"三驾马车"新文明形态成长方程式;洞悉世界博弈规则,护持国家市场主权权利;学习欧洲国家维护经济主权的经验,建构捍卫国家市场主权新模式。  相似文献   
54.
能否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更是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我国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难点。本文从“天人合一”的价值目标、空间性生态伦理诉求、时序性生态价值目的等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向度,探讨了如何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5.
人类社会已进入后现代主义的感性时代。感性消费时代呼唤情感广告。消费者的情感因素是影响其对品牌态度和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拢心是魔力营销的根本法则。富有人情味的情感广告可以有效地克服消费者的心理抗拒,诱发其购买动机。商业广告的翻译能否传递情感是译文成败的关键。据此,提出商业广告的翻译的策略:重视消费者的审美情感和文化情感心理;突出消费者的地位,注意读者关照;弱化广告形式中的商业色彩,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加强对广告受众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6.
身份作为一种社会事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社会性意义与价值的调整和塑造.本文关注文学作品对农民形象的建构.文学作品的內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同时它们又塑造一幅幅建构秩序的图景,这种图景往往是社会分类的图景.农民形象的"抽象化"与"他者化"即为社会分类的结果并反衬着都市社区和精英群体的"先进性"以及国家的现代性诉求.  相似文献   
57.
关于判决既判力先决要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既判力目的论出发,两大法系国家对于"终局判决"的理解是不同的,大陆法系国家强调作为既判力之先决要件的终局判决需以判决生效为前提,而英美法系国家则无此要求.通过比较可发现,大陆法系关于既判力先决要件的设定较之英美法系的设定要显得更为严谨、也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8.
胡适从科学方法上着手建构中国学术现代性的动力源自其思想启蒙的诉求.但思想启蒙与纯粹的学术研究并不处于同一层面,当这一动力正式落实于学术层面时,二者的内在冲突便凸显出来,启蒙诉求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建构中国学术现代性的障碍.然而,胡适由程朱而重释理学的现代性价值,既是一种新的、为人们所忽视的对理学的解构方式,同时也是根据西方现代性标准对中国传统学术发展脉络的一次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59.
喻琴  何世剑 《理论界》2008,(4):142-143
大众文化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情感刺激和享受。但受消费经济的影响,文化“商品性”逐渐高扬,为谋求市场利润,低品味、庸俗文化也慢慢盛行。本文在考察中国古代“大众文化”的思想传统、西方大众文化的新潮学说、马克思主义大众文艺观的经典理论后,认为“审美”品格始终是大众文化创作的内在之“本”,绝不能忽视和抛弃。而当下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流变也对大众文化创作在“味觉”、“视觉”、“听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诉求和期待,成为大众文化创作坚持“审美”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60.
赵宬斐  陈波 《学术论坛》2008,31(1):41-44
公共领域,作为公民政治活动的主要领地,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论述之后进一步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学者对公共领域,尤其是对微观公共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拓展,使微观公共领域的民主与政治得到强有力的发展.微观公共领域反对强调等级秩序的集权制,主张组织的多样性、微观权力的弥散性,追求政治谱系的多样化.微观公共领域政治谱系中的邻里民主、直接参与民主和对话协商民主,向我们展示各自的政治诉求都表现一个共性:不提倡同质划一的利益,而肯定在冲突之间寻求妥协的能力;不标榜牺牲奉献的利他主义,而主张协同的共利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