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亚里士多德著述中存在丰富的平等观思想,在交易生活领域其平等观所具体化的多层次公正观能够为多元损害救济制度提供思想资源,在伦理生活领域其平等观所具体化的“尽能力回报”观点也有助于提示我们注意民法介入现实生活的程度。   相似文献   
92.
生态安全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应当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3.
友爱还是公正?面向物事本身来分析“舜父杀人”案例之后人们必须做出各自的选择。而舜作为天子的表率作用使得他可能的任何选择都将对整个社会伦理与律法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孟子为舜所做出的选择实质上反映了其时个人所依恃的家族与国家之间的势力博弈,而现代社会中失去家族庇护的个人在与国家的直接交往中其任何选择都无法摆脱公正的控制,儒学试图在现代社会中重新提升友爱地位的努力显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重要共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所做出的理论判断和总结,更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5.
实现正义的友爱政治——亚里士多德友爱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把"爱"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将源于我们把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中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使"友爱"成为实现城邦的"善".  相似文献   
96.
张萍 《学术探索》2016,(4):7-11
党的十八大把“友善”列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既继承了中西方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相关内涵,同时又在新时代赋予了友善现时代的含义。通过中西“友善”相近、相关词的比较,以及梳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友善”观提出和确立的过程,发现“友善”已不仅仅是局限在处理人与朋友关系的准则。事实上,在社会发展和使用的过程中,“友善”已内含着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关系的伦理道德价值诉求。所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观既具有培养“良好公民的品德”之需,也具有修养“善人的品德”之需。  相似文献   
97.
成渝两地农家乐旅游发展对比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成渝两地农家乐旅游的实地考察 ,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都市友爱农家乐”和“重庆市南山农家乐”,分别从发展条件、布局类型、经营状况以及管理决策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二者的优劣势 ,以便共创西部地区农家乐旅游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98.
爱的真谛     
张朝 《经营管理者》2007,(10):124-124
<正>爱从一个微笑开始,爱一个不爱你的人是痛苦的,爱一个人却没有勇气让他明了你的心是更痛苦的。也许上天故意让我们在遇到生命  相似文献   
99.
刘小新  朱立立 《东南学术》2008,35(1):133-143
近年来台湾人文知识分子对"悦纳异己"发生的兴趣和相关文化论述令人深思.在我们看来,这种文化翻译和阐释实践不只源于学术热情,也是对当今台湾精神状况的焦虑与不满的表达:透过对"悦纳异己"的译介与阐释来介入当下现实,为重建族群之间、两岸之间、本土外邦之间的伦理性关系,寻找一种哲学伦理学的参照.从"怨恨现代性"的分析到对"和解"可能性的探讨,从"大和解"论述到"悦纳异己"说的引入,都表明当代台湾人文知识分子对"宽容"精神的坚持.这或许可以成为改变当前令人困惑的当代台湾社会状况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