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3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505篇
理论方法论   84篇
综合类   871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儒家经典自汉代以后经历了各种注疏解释,三朝五门制度是古代宫室规划的重要内容,从经学阐释与匠学营造的角度考察了在隋唐的不同体现。前者采用“儒学三朝”概念,主要在宫室规划的指导思想层面阐释三朝五门内涵及观念史变迁;后者采用“匠学三朝”,主要在实践层面指出不同时期的三朝五门具体位置及形制。二者从不同层面回应了古代君主制政权自证其合法性问题。三朝五门制度是顺天应民、天人一体的儒家德治观在宫室制度设计理念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2.
当前拉祜语新词的产生主要有两条途径,口语和书面语。口语是拉祜族社会使用的交际语言,主要采用音译汉词和创造的方式增加新词。书面语则是出版物的翻译语言,主要有编译人员采用创造和诠释性翻译的方式增加新词。对诠释性翻译的方式增加的新词群众并不理解,也不在口语中应用。书面语与口语的脱节,既削弱了拉祜文字的功能,也影响了拉祜语的健康发展,它已是影响拉祜族语言文字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社区矫正是发端于西方、近年来被引进到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和罪犯处遇模式。本书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背景,选择社区矫正这一具有较高理论与实践价值、同时学界整体研究还很薄弱的问题作为选题,展开对社区矫正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求证,以期为我国社区矫正的深入推进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4.
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存在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内容脱离专业实际等缺陷,而酒店的人力需求对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高专酒店管理专业中校企合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践基地"模式、"订单培养"模式以及"双向进入"模式是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之间的校企合作的3种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95.
本文诠释要点在于说明《阴符经》大一统的世界观,阴阳互补的运动论,生死互根的人生观,保和太和、万国咸宁的发展观,知行统一的方法论。把《阴符经》纳入哲学语境予以诠释,说明引经入哲、古为今用、存古读经、知今用道的重要性,使古典文化,经、史、子、集走向理性,远离宗教。  相似文献   
96.
围绕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的关键线索——"宙斯的意愿",形成了当代荷马史诗诠释中的两种不同路向:分别为发掘荷马诗歌口传要素的"口头诗学"解读方式与回归荷马史诗原初创作语境及意图的"经典"解读方式。尽管二者各执一词,聚讼不休,实际上共同推进了荷马史诗的深度阐释。  相似文献   
97.
公元1782年,松巴堪布针对藏传佛教中有关"佛典"问题,撰写了一部颇具"文本批判方法"的辩论文。同年,作为其高徒的土观呼图克图,对上师之观点作了"纠谬之事"。本文通过分析诤论文中两者对藏译佛典之形成、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的性质及掘藏文献的真实性等问题的不同理解,展现他们对"佛典"概念的不同诠释。继而,又将两者诤论之意义,置入到藏传佛教史脉络谱系中,以期凸显其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中国蒙学读物研究,是诠释传统蒙学思想、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充分条件,也是探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过程和经验启示。20世纪以来,蒙学读物研究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批判基础上内容重构阶段、视角转换基础上价值重审阶段、回溯基础上现代转化阶段。研究主题历经蒙学读物内容适切性评价与审思、价值追问、流布与现代关联研究的变化;研究方法亦有经验归纳法、文献研究法、诠释学方法的主次变换;逐步构建了研究基本框架。研究成果日渐丰厚,但经过系统梳理、总结发现尚存一定程度的“失语”困境、研究方法层次意识和综合抽象深度不足的忧虑,因此,未来需要重点在推进蒙学读物本真诠释和学术话语连接研究、建构综合且有层次蒙学读物研究方法体系、提升研究者的传统文化涵养和学术研究素养三方面用力。  相似文献   
99.
现代有关<琵琶记>意义的诠释,包括当前主要的"伦理矛盾说"和"性格缺陷说",皆未出"五四"以来现代话语结构中对传统儒家思想及国民性批判否定的层面.而自德国古典哲学以来的重要悲剧思想,无不强调悲剧的形而上特质,其中包括终极性认识和终极性超越两个方面.作为经典悲剧作品,<琵琶记>具有较之以往理解更为普遍的深层诠释空间,其间所表现的父子之间"孝"与"孝",君臣之间"孝"与"忠"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说,展示了理想价值体系在具体时空当中的分割、对立和冲突,体现了有限中的人对完美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个更深层次的诠释,不仅丰富了<琵琶记>的意义,而且能够加深对悲剧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0.
百年中国哲学是围绕着如何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课题而展开的,其基本内容是对古今中西哲学思想的诠释、比较、评价和选择,以重建中国的现代哲学,进而为重建新的社会模式提供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其讨论的焦点是“传统哲学与现代化”的关系,试图通过对传统哲学的价值诠释和选择,以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哲学问题的不同侧面得以凸现,人们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也有所侧重,因此形成百年哲学发展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