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26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刘星 《山西老年》2010,(4):53-53
看既往病史和原发病如果心律失常为首次发作,本人既往健康,未患过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则多为非器质性的,或程度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若为多次、反复发作,本  相似文献   
242.
《人力资源管理》2014,(2):106-106
1.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时,会引发口角炎。很多日常生活行为可能造成维生素的缺乏,如过分淘洗米、长期进食精米面、吃素食等,很容易造成B族维生素的缺失。  相似文献   
243.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小说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广阔的内涵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进程,更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超凡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原有的鲁迅小说研究的基础上,以辞格运用为切入点,以相关的语言学理论为支撑,以文本细读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鲁迅小说的辞格运用进行尝试性的解析,可以体会到其强烈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244.
正就业制度的改革,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但是这种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综合能力的竞争。中职学生对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这个综合能力主要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中职学生要靠什么取得成功?如果希望  相似文献   
245.
《人力资源管理》2014,(5):182-182
(4)强迫症: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其表现主要有两种:(a)强迫观念。表现为反复而持久的观念、思想、印象或冲动念头。力图摆脱,但为摆脱不了而紧张烦恼、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和出现一些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246.
"反复"是英语常用的修辞格,从形式上看,它有同一词语反复和同义词语反复等;从结构上看,它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等。作为修辞格,"反复"往往用来强调感情,突出主题,因此,它可用于多种形式的作品中。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较系统地对英语"反复"的修辞意义作了考察,从而对英语"反复"的理解和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47.
疑问代词"怎么"在疑问句里其句法特征和语义关系各不相同。其中询问方式和原因的用法差异较大,这种句法差异与其语义特征密切相关,认知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相关理论分别为我们解释这种差异提供了理论支持,且两种不同的理论之间得到了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248.
本文从语言递归性与拓扑心理学层面来讨论反复辞格的语用功能与心理价值。反复鲜明地体现着语言的递归性,不论是用图式理论还是用双重代码理论来分析,还是在主旨推进模式中进行考察,反复的这种递归性都起着加强主题表达的语用功能。反复所具有的拓扑心理学内涵,在阐释反复的语用功能中显示出它在心理学层面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49.
“层级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语言的层级性不仅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单位的纵向关系,而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单位标记的双重层级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疑问句类标记的双重层级性最为明显,表“疑”的内容标记与传“问”的形式标记各具层级性特征.这是英汉朝三种类型语言间的共性.三种语言间的不同点体现在表“疑”的内容标记与传“问”的形式标记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上.这为三种语言疑问句式的生成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50.
宋、金时期的汉语通语方言中,无论南方系或北方系,词尾"们"都读阳声韵,在北方系中并已读作次轻音.比及金代中叶以后,在北方系通语方言中,"演进为真正的轻音.由于受到此时期汉语西北方言中由"们"脱尾音变而成的词尾"弭(弥)"或"伟"的影响,读真正轻音的"们"因类化而变异为"每".而南方系通语方言由于与西北方言隔绝,"们"的读音没有受到影响.到明初以后,南方系中的"们"仍旧保持阳声韵的读法,北方系中的"每"则由于西北方音影响的消退和南方系官话方音影响的迅速增长而逐渐回复到"们".于是,在南、北两系官话方言中,"们"又重新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