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9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442篇
劳动科学   37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58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1266篇
理论方法论   242篇
综合类   2660篇
社会学   211篇
统计学   18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本文简述了空间概念的发展历程。经典力学和SR把空间看作虚无,而GR则认为空间是 物质的。从而指出了空间概念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52.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53.
十六、十七世纪世界文明发展大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17世纪期间,世界各个区域文明的结构和内部秩序在前些时期的相对混乱状态逐渐告一段落,大规模内部整合运动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这些发展的动因皆基本源自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都力图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也都沿循自身的历史轨迹继续向前发展."同以往的各个时代一样,在现代早期的几百年间,众多发展都是发生在各个文明内部区域之内的,它们同更大范围的世界趋势之间的关系很小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关联.惟独只有美洲除外".[1](P520)同时,由于各个文明大规模的整合和西方人渡海东来的共同作用,使各个文明相互之间的差异、区别又一次相对明显的凸显出来,相互之间的交往、联系、矛盾、对峙和冲突也在一种新的高度上展开.  相似文献   
54.
55.
尤索林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刻意描写的人物,他是“黑色幽默”文学艺术形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嘲笑死亡,但又对死亡充满恐惧。他怀疑和否定当局所宣传的一切传统的价值观念,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孤独感,但他又有自己的追求。他敢于反抗当权的大人物,与他们的自私、贪婪、专横、残暴和毫无信义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使自己在“反英雄”的过程中变成一个真正值得称颂的英雄。作者通过尤索林死里逃生的斗争过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与荒谬,反映了当时人民反战的心声,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56.
略论刘文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李殿元刘文辉是一位四川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从1926年起,他先后任过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军军长、四川省主席和川康边防总指挥、西康省主席、国民党中央委员兼西康省党部主任、川康绥署副主任等职,1949年12月起义后,又任过西南...  相似文献   
57.
关于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的研究大都避开其实践的错误及产生的后果,即使论及也是一笔带过。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有为尊者讳的痕迹,其宣传效应也易使干部群众对毛泽东反和平演变思想中的正确与错误成分难以区分,甚至对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产生某种程度的怀恋,认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都没有错误。本文全面、冷静、客观地对毛泽东晚年反和平演变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历史分析,并在其理论与实践的失误中总结出教训。无疑,这个教训,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8.
《市民》2006,(4):12-12
英吉拉·甘地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伟大程度和道德进步的标准可以用如何对待动物来衡量!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更是富有道德、勇气和责任感的社会。当生命被践踏,我们拿什么说社会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5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工运动:现象、问题与理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对劳动过程、劳动体制、劳工权益以及劳工运动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血汗工厂的重现集中体现了全球劳工面临的苦境。90年代以来的“反血汗工厂公司行为守则运动”作为关注劳工问题的新社会运动,代表着全球化背景下劳工维权和劳工赋权的第三条道路。本文将以过去10多年该运动在美国的发展过程为分析对象,探讨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借助卡尔·波拉尼(KarlPolanyi)关于“市场—社会”间“双向运动”的理论透镜,对“反血汗工厂公司行为守则运动”中多元化的行动者及其行动进行分析;其次,结合相关的社会运动和劳工运动理论,剖析该运动不同于传统劳工运动的特质;最后,以推进具有社会运动理论视角的劳工研究为出发点,围绕该运动对于劳工维权和劳工赋权的影响力和局限性,提出未来研究面临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0.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利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引起了反全球化浪潮。本文探讨了反全球化的根源和经济全球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